在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汗液的调节被视为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体现。正常出汗是机体排泄代谢产物、调节体温的生理过程,而异常出汗,尤其是“虚汗”与“盗汗”,则常被看作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或阴虚火旺的表现。在众多治疗虚汗、盗汗的中药材中,糯稻根因其独特的药性与显著的止汗效果,逐渐受到中医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糯稻根,即糯稻(Oryza sativa var. glutinosa)的干燥根茎,味甘、性平,归肺、
中药材百科 2025-11-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高尿酸不仅可引发痛风性关节炎,还与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在寻找安全有效的降尿酸手段过程中,传统中药材逐渐受到科研界关注。其中,玉米须作为一种常见且易得的中药材,因其具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民间治疗泌尿系统疾病。近期,中国疾病预防
中药材灯心草,学名 Juncus effusus L.,是灯心草科植物的干燥茎髓,性味甘、淡、微寒,归心经、肺经、小肠经。在中医理论中,灯心草具有清心降火、利尿通淋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心烦失眠、小儿夜啼、小便短赤等症的治疗。其质地轻盈如丝,色白似棉,入药时多剪成小段或研末使用,因其药性平和、疗效确切,尤适用于体质娇嫩的小儿群体。中国中医科学院近年来开展了一项针对小儿夜啼现象的临床观察研究,重点考察了
在中国传统医学的浩瀚宝库中,中药材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临床疗效,持续为现代医学提供着宝贵的借鉴与启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性便秘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健康隐患。针对这一普遍而复杂的病症,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团队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研手段,构建了“老年便秘模型”,并系统研究了多种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中药,其中尤以冬葵子的表现引人注目。冬葵子,为锦葵
中药材石韦,学名 Pyrrosia lingua,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的干燥叶,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中常用的一味清热利湿、通淋止血类药材。其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膀胱经,具有利尿通淋、清肺化痰、凉血止血等功效。在历代本草典籍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称其“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尤其适用于热淋、血淋等泌尿系统疾患。血尿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表现为排尿时尿液呈红色或洗肉水样,常
在中国传统医学的漫长发展历程中,许多天然植物药材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理论的不断融合,一些经典中药方剂和单味药材在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方面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潜力。其中,中药材“海金沙”因其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尤其是在排解微小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方面的应用,已引起多方研究兴趣。海金沙,学名Lygodium japonicum,是海金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湿疹与瘙痒被归为“湿热蕴肤”“风邪外袭”或“血虚风燥”等范畴,其核心病机多与体内湿热、风邪、血虚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此类皮肤疾患,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其中地肤子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因其显著的止痒功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的成熟果实,性味辛、苦,寒,归肾、膀胱经。《本草纲目》记载其具有“清湿热、利小便、祛风止痒”的作用
中药材萹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性味苦、微寒,归膀胱经,主要功效为利水通淋、杀虫止痒。在历代本草典籍中,如《本草纲目》《名医别录》等均有记载,认为萹蓄能“主浸淫疥瘙,女子阴蚀,湿痒痔漏”,尤以清利湿热、通利小便见长。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酚酸类、挥发油及多种微量元素,这些活性物质共同作用,赋予了萹蓄显著的利尿、抗炎、抑菌等药理特性。在《中华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邮箱:18601987707@139.com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