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萹蓄利水通淋,国家药典小便涩痛适应证
2025-11-02

中药材萹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性味苦、微寒,归膀胱经,主要功效为利水通淋、杀虫止痒。在历代本草典籍中,如《本草纲目》《名医别录》等均有记载,认为萹蓄能“主浸淫疥瘙,女子阴蚀,湿痒痔漏”,尤以清利湿热、通利小便见长。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酚酸类、挥发油及多种微量元素,这些活性物质共同作用,赋予了萹蓄显著的利尿、抗炎、抑菌等药理特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萹蓄被正式收录,明确了其来源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的干燥地上部分。采收时间多在夏季枝叶茂盛时进行,除去杂质后晒干入药。药典对其性状、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均有严格规定,确保药材质量稳定可控。其中,薄层色谱法用于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丁等黄酮类成分含量,体现了现代中药质量控制的科学化与标准化。

《中国药典》明确指出,萹蓄的临床适应证包括“热淋涩痛,小便短赤”。所谓“热淋”,属中医“淋证”范畴,多因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患者常表现为小便频数、短涩刺痛、欲出未尽,甚则尿中带血、少腹拘急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类症状常见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性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疾病。萹蓄以其苦寒之性,能清热利湿,导湿热从小便而出,从而缓解小便涩痛诸症。

在临床应用中,萹蓄常作为君药或臣药配伍使用。经典方剂如八正散,即以萹蓄与瞿麦、车前子、木通、滑石等同用,共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效。该方广泛用于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热淋、石淋,疗效确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萹蓄提取物可显著增加实验动物的尿量,促进尿液中钠、钾离子的排泄,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多种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控制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体。

此外,萹蓄还被用于治疗湿热带下、皮肤湿疹及肠道寄生虫病。其外用煎汤洗患处,可缓解阴部瘙痒、湿疹流水等症状;内服则可辅助驱除蛲虫、蛔虫等,体现其“杀虫止痒”的传统功效。然而,需注意的是,萹蓄性偏寒凉,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亦应慎用,以免伤及中阳或引发不良反应。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萹蓄的研究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发现其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炎症因子(如TNF-α、IL-6)、氧化应激通路及细胞凋亡相关靶点,揭示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这不仅为传统功效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也为开发新型泌尿系统药物提供了潜在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萹蓄疗效确切,但在实际用药中仍需辨证施治。中医强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小便涩痛虽为萹蓄的主要适应证,但若因肾阳不足、气化无力所致的虚寒性小便不利,则不宜使用,否则可能加重病情。因此,临床应用必须结合患者整体辨证,合理配伍,避免滥用。

综上所述,萹蓄作为一味传统利水通淋药,凭借其明确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临床应用,被《中国药典》正式收载并规范使用。其在治疗湿热引起的小便涩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中医治疗淋证的重要药物之一。未来,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证据的积累,萹蓄有望在泌尿系统疾病的防治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也将推动更多经典中药走向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在继承与创新并重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这类古老药材的现代价值,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