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年会济南召开
2025-11-12

202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年会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中医药专家学者、临床医师、科研人员及高校师生齐聚泉城,围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主题,深入探讨中医各大学术流派的历史渊源、理论特色、临床应用与未来发展。此次年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协办,旨在推动中医学术流派的系统梳理与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会议开幕式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永炎院士发表致辞。他指出,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代医家的智慧结晶和实践经验。从金元四大家到温病学派,从伤寒学派到扶阳派,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形成的学术流派构成了中医药多元并存、百花齐放的学术格局。当前,面对现代疾病谱的变化和健康需求的多样化,深入挖掘各流派的理论精髓,促进其与现代科技融合,已成为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关键路径。

本次年会设置了多个专题论坛,涵盖“经典流派的现代诠释”“地方性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保护”“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流派与专科专病建设”等议题。在“经典流派的现代诠释”论坛中,多位专家对张仲景伤寒学说进行了再解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刘渡舟之子刘景源结合《伤寒论》条文,分析了六经辨证在当代外感热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并通过典型病例展示了经方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应用成效。他强调,回归经典不是复古,而是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验证与发展。

在“地方性学术流派”专场,山东本地学者重点介绍了齐鲁医学流派的发展脉络。山东省名中医张鸣鹤教授系统梳理了自明清以来山东地区儒医结合的传统,指出鲁西地区的“儒门事亲”学风与鲁南的“温补派”实践共同构成了齐鲁医学兼容并蓄的特点。他特别提到,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便是南北医学交流的枢纽,清代名医黄元御即诞生于此,其“一气周流”理论至今影响深远。近年来,山东省依托齐鲁中医药优势,建立了多个流派传承工作室,形成了“以老带新、师徒相承”的人才培养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年会还设立了青年学者论坛,鼓励年轻一代中医人发声。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李思远提交的研究论文《岭南温病学派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近代岭南医家处方进行聚类分析,揭示了该流派在湿热病治疗中偏好轻清透达药组的规律。这一研究不仅体现了传统经验与现代方法的结合,也为流派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多位评委评价,此类跨学科探索正是中医药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方向。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作了题为《守正创新:中医药流派发展的时代使命》的演讲。他强调,所谓“守正”,就是要坚守中医药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个体化治疗原则;而“创新”则体现在诊疗技术的提升、药物研发的突破以及传播方式的革新。他举例说,基于龙江医派经验开发的中风醒脑液,已通过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疗效,正在走向世界。这说明,只有扎根流派、面向临床、服务人民,中医药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会议期间,主办方还组织了“名医面对面”交流活动,邀请国医大师路志正、禤国维等现场答疑解惑。许多基层医生表示,能够近距离聆听前辈教诲,不仅加深了对流派理论的理解,也增强了从事中医事业的信心。一位来自甘肃的乡村中医感慨:“以前总觉得流派高深莫测,今天才明白,它其实就体现在每一次望闻问切之中。”

闭幕式上,中华中医药学会流派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孙光荣教授总结指出,本届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327篇,开展专题报告68场,参会人数逾千人,创历届之最。未来,学会将继续推进“中医学术流派数据库”建设,启动《中国中医学术流派志》编纂工作,并计划在更多省份设立流派传承示范基地。

随着新时代中医药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学术流派作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济南的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文化的回响。它提醒我们:唯有尊重传统、勇于创新,才能让千年岐黄之术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