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成药集采首次纳入进口品种 迈之灵等2款海外药入围
2025-11-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已成为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自2018年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启动以来,化学药和生物制剂陆续被纳入集采范围,极大推动了药品可及性的提升。而中成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被纳入这一改革体系。近日,国家医保局在最新一轮中成药专项集采中释放出重大信号:首次将进口中成药纳入集采目录,迈之灵片(Aescuven Forte)等两款海外药品成功入围,标志着我国药品集采政策进入更加开放、包容的新阶段。

此次纳入集采的进口中成药品种中,最受关注的是德国生产的迈之灵片。该药主要成分为马栗提取物,广泛用于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痔疮等相关症状,在欧洲已有数十年临床应用历史。尽管其成分源自天然植物,且作用机制与中医理论中的“活血化瘀”理念有一定契合,但迈之灵长期以来被归类为“进口植物药”或“膳食补充剂”,并未以中成药身份进入中国市场主流用药体系。此次能够通过技术评审并参与中成药集采,意味着监管部门对“中成药”概念的界定正在趋于科学化与国际化。

另一款入围的进口品种为日本津村药业生产的“六君子汤”提取物颗粒。津村是全球最大的汉方药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严格遵循日本《药事法》对汉方制剂的标准化要求,生产工艺成熟,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六君子汤源自中国古代经典方剂,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乏力便溏等症状。该药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认知基础,但由于此前未完成国内注册审批流程,一直未能大规模进入公立医疗机构。此次借力中成药集采通道实现准入突破,被视为中外中医药融合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业内专家指出,进口中成药首次参与集采,不仅是政策层面的重大创新,更体现了我国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方面的战略决心。一方面,此举打破了以往集采仅限国产药品的惯例,彰显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另一方面,也倒逼国内中成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循证医学研究,从而整体提高行业标准。正如一位参与评审的医保专家所言:“只要符合中医药理论指导、具备明确临床价值、通过一致性评价或等效性验证,无论是本土生产还是海外引进,都应享有平等参与集采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集采对进口品种设置了严格的准入门槛。除需提供完整的药学、非临床及临床研究资料外,还要求申报企业承诺供应稳定性、价格可比性和不良反应监测能力。以迈之灵为例,其申报企业须提交与中国患者人群相关的疗效与安全性数据,并接受专家组对其适应症范围、用法用量与中国诊疗指南匹配度的综合评估。这表明,开放并不等于放任,而是建立在科学审评与风险可控基础上的有序引入。

从患者角度看,进口中成药纳入集采有望显著降低用药成本。以迈之灵片为例,目前国内市场零售价约为每盒80至120元,而通过集采谈判后,预计中标价格将下降40%以上,部分省份甚至可能实现“断崖式降价”。这对于长期依赖此类药物治疗慢性疾病的中老年群体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同时,集采带来的放量效应也将激励更多国际制药企业加快在中国注册汉方药或植物药的步伐,丰富临床用药选择。

当然,也有声音担忧,进口药品参与中成药集采是否会冲击本土产业发展?对此,多位行业分析师认为,短期内个别市场份额可能受到挤压,但从长远看,良性竞争有助于激发创新活力。事实上,当前许多国产中成药仍面临成分不清、机制不明、证据等级偏低等问题,而进口产品的规范化研发模式恰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未来,唯有真正具备高质量标准和临床价值的产品,才能在集采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持续推进,中成药集采的“朋友圈”将进一步扩大。不排除今后会有更多来自韩国、东南亚等地的传统草药制剂,乃至符合中医药理论的复方天然药物加入竞争行列。这一趋势不仅有利于构建多元互补的用药格局,也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搭建了双向桥梁。当古老的东方智慧与现代医药管理体系深度融合,中国医改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书写属于自己的创新篇章。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