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推广
当前位置: 主页 > 业务版图 > 种植技术推广
木薯高产栽培水肥管理
2025-11-07

木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及工业原料生产。其块根富含淀粉,适应性强,耐旱耐瘠,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然而,要实现木薯的高产稳产,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至关重要。良好的水肥调控不仅能显著提高产量,还能改善块根品质,延长土地利用周期。

在木薯生长过程中,水分和养分是决定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木薯虽然耐旱,但整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仍具有阶段性特点。一般而言,木薯全生育期可分为苗期、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成熟收获期四个阶段,各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存在差异。苗期需水量较少,但土壤过于干燥会影响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块根形成期(约种植后60~90天)是水分敏感期,此时若缺水,将直接影响块根的分化与初期膨大;而块根膨大期(90~240天)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需水量最大,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块根快速积累干物质;进入成熟期后,适当控水有助于块根淀粉积累和减少腐烂风险。

因此,科学的水分管理应遵循“前期适水、中期足水、后期控水”的原则。在降水充足地区,依靠自然降雨基本可满足需求,但在干旱或季节性缺水区域,应结合灌溉措施保障关键生育期的水分供应。滴灌或喷灌是较为理想的灌溉方式,既能节约用水,又能均匀供水,避免积水导致根系缺氧。同时,应加强田间排水系统建设,防止雨季积水造成块根腐烂。

在施肥方面,木薯对养分的需求以氮、磷、钾为主,且不同生育阶段需求比例有所不同。研究表明,每生产1吨鲜薯,木薯约需吸收氮(N)3.5~5.0公斤、磷(P₂O₅)1.0~1.5公斤、钾(K₂O)8.0~12.0公斤,呈现出“高钾、中氮、低磷”的养分吸收特征。因此,施肥策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注重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基肥应在整地时施入,建议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500~2000公斤,配合适量化肥,如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基肥深施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养分缓释。追肥一般进行1~2次:第一次在植后60天左右,即块根形成初期,以氮钾肥为主,可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氯化钾10公斤,促进茎叶生长和块根启动;第二次在植后90~120天,即块根快速膨大期,重点补充钾肥,每亩施氯化钾10~15公斤,增强光合产物向块根转运的能力,提升淀粉含量。

此外,微量元素也不容忽视。在酸性土壤或长期种植木薯的地块,易出现镁、硼、锌等元素缺乏,表现为叶片黄化、生长迟缓、块根畸形等问题。可通过叶面喷施0.2%硫酸镁、0.1%硼砂或0.1%硫酸锌溶液进行补充,每隔15~20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效果显著。

在实际生产中,还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品种特性及气候条件灵活调整水肥方案。例如,早熟品种生育期短,追肥时间应提前;而晚熟高产品种则需延长供肥周期。沙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方式;而黏重土壤则宜深施基肥,避免养分流失。

最后,水肥管理还需与栽培措施协同推进。合理密植、适时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控等均能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例如,适度密植可提高光能利用率,但过密会导致通风不良、养分竞争加剧,影响块根膨大,因此建议亩植800~1000株为宜。

综上所述,木薯高产栽培离不开精细化的水肥管理。通过把握各生育期的水肥需求规律,实施科学灌溉与平衡施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单位面积产量,还能增强植株抗逆性,延长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未来,在推广节水农业和绿色施肥技术的背景下,进一步优化木薯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将是实现其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