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推广
当前位置: 主页 > 业务版图 > 种植技术推广
白茅根采收与初加工
2025-11-07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的干燥根茎,是中医临床常用药材之一。其性寒,味甘,归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以及热淋、水肿、黄疸等症。由于其药用价值广泛,市场需求稳定,白茅根的规范化采收与初加工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采收与加工流程不仅能保障药材品质,还能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

白茅根的采收时间直接影响其有效成分含量和药材质量。一般而言,最佳采收期在秋季,即每年9月至11月之间。此时植株地上部分逐渐枯黄,养分向根部集中,根茎充实饱满,所含多糖、酚类及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药效更为显著。若过早采收,根茎尚未充分发育,产量低且有效成分不足;若过晚,则根茎易木质化或受冻害,影响品质。因此,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生长情况灵活掌握采收时机。

采收前应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白茅植株,确保根茎粗壮、质地坚实。采收时宜选择晴朗天气进行,避免雨天或土壤湿度过大时作业,以防根茎腐烂或难以清洗。使用锄头或专用挖根工具,从植株基部周围小心挖掘,尽量保持根茎完整,避免断裂。挖出后应及时抖去泥土,剪除地上茎叶及须根,保留主根茎。注意不可长时间暴晒或堆放,以免水分流失过快导致皱缩或霉变。

采收后的白茅根需立即进行初加工处理,以防止有效成分降解和微生物污染。第一步是清洗。将根茎置于流动清水或洁净水池中反复冲洗,去除附着的泥沙、杂质及残留须根。对于较粗大的根茎,可用刷子轻刷表面,确保清洁彻底。清洗过程中应避免用力搓揉,以防损伤表皮造成有效成分流失。

清洗完毕后进入切段工序。根据用途不同,可将白茅根切成段状或片状。通常切成3~5厘米长的小段,便于后续干燥和储存。切制时应使用锋利刀具,保证切面平整,减少细胞破损。切好的根段应及时摊开,避免堆积发热引发发酵或霉变。

干燥是初加工中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决定药材的色泽、气味和保存期限。传统方法多采用自然晾晒,即将切好的白茅根均匀铺放在竹席、纱网或通风良好的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以防颜色变深或有效成分被破坏。每日翻动2~3次,确保干燥均匀。此法成本低,但受天气影响大,干燥周期较长,一般需5~7天。

现代生产中更多采用烘干设备进行控制干燥。将切段后的白茅根置入电热烘房或空气能烘干机中,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40%以下,持续干燥12~24小时,至含水量降至12%以下即可。此法效率高、质量稳定,能有效防止霉变和虫蛀,适合规模化生产。

干燥完成后,还需进行筛选与分级。通过筛网去除碎屑、杂质及不合格品,按长度、粗细或外观色泽进行分级包装。优质白茅根应呈乳白色或淡黄色,条匀、断面洁白、无黑心、无霉变、无虫蛀,气味微甜,嚼之有黏性。

最后,包装材料应选用透气性好、防潮防虫的编织袋或纸箱,并标注产地、采收时间、批次等信息,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贮藏期间定期检查,防止吸潮结块或虫蛀。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采收与初加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杜绝使用化学漂白剂、硫磺熏蒸等非法手段改善外观。这不仅关乎药材安全,也关系到中医药行业的信誉与发展。

综上所述,白茅根的采收与初加工是一项系统而精细的工作,涉及时间把握、操作规范、环境控制等多个方面。只有坚持科学管理、规范操作,才能确保药材品质优良、疗效可靠,为中医药临床应用提供坚实保障。随着中药材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进一步推广机械化采收、智能化干燥技术,将有助于提升白茅根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推动这一传统药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