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血竭黄酮抗氧化,中国疾控中心实验
2025-11-06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和传统医学的关注日益增加,中药材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中,血竭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因其显著的活血化瘀、止血生肌功效,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然而,其深层次的药理机制,尤其是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近年来才逐渐受到科研界的重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一项最新实验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血竭中黄酮类成分的强效抗氧化能力,为这一传统药材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血竭,又称麒麟竭,主要来源于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主产于东南亚及我国云南、广西等地。传统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咸,归心、肝经,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疮疡不敛等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血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酚类、茋类及有机酸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因其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菌、抗肿瘤及抗氧化作用,成为研究热点。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联合多家中医药研究机构,开展了一项针对血竭黄酮提取物抗氧化性能的系统实验。研究团队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优质血竭原料中分离出总黄酮,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其中含有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多种典型黄酮单体。

实验设计分为体外和体内两个层面。在体外抗氧化评估中,研究人员采用了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测定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测试。结果显示,血竭黄酮提取物在低浓度(50 μg/mL)下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即达到78.6%,显著高于同等浓度下的维生素C对照组(65.3%)。在ABTS体系中,其IC50值为32.4 μg/mL,表明其具备极强的电子供体能力。此外,在模拟生物氧化环境中,血竭黄酮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性。

为进一步验证其生物学效应,研究团队建立了小鼠氧化应激模型。通过腹腔注射D-半乳糖诱导慢性氧化损伤,模拟衰老过程中的自由基累积状态。实验组小鼠每日灌胃不同剂量的血竭黄酮提取物(50 mg/kg、100 mg/kg、200 mg/kg),连续给药4周。结果发现,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升约4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上升33%,而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终产物——含量则下降近50%,显著优于模型对照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肝脏和脑组织中的细胞变性与炎症浸润明显减轻,神经元结构保持完整。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还发现血竭黄酮可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增强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Nrf2是调控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可转入细胞核,启动HO-1、NQO1等保护性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证实,给予血竭黄酮后,小鼠肝脏中Nrf2蛋白表达上调,同时其下游靶基因也被显著激活,说明其抗氧化作用不仅依赖直接清除自由基,更在于调动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

该研究成果已于2023年发表于《中国中药杂志》并被国际药理学期刊《Phytomedicine》收录。评审专家指出,这项研究填补了血竭药理机制研究的空白,尤其在抗氧化领域提供了高质量的实验证据。中国疾控中心项目负责人表示:“血竭黄酮的多重抗氧化机制使其在延缓衰老、预防慢性病方面具有广阔前景,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防治中值得深入探索。”

当然,研究团队也强调,尽管动物实验结果令人鼓舞,但人体试验仍需谨慎推进。目前正筹备开展一期临床安全性评价,以确定适宜的人体摄入剂量和长期使用的潜在风险。同时,研究人员建议,在推广使用前应加强血竭资源的可持续管理,防止因过度采集导致生态破坏。

综上所述,中国疾控中心的这项研究不仅为血竭这一古老药材注入了现代科学内涵,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典范。随着对黄酮类化合物作用机制的不断深入,未来有望开发出基于血竭黄酮的新型功能性食品或辅助治疗制剂,服务于公众健康事业。这既是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成果,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