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野草莓抗炎,中国中医科学院皮炎模型
2025-11-06

在中医药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植物药一直是治疗各类疾病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医学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中药材通过科学实验验证了其药理活性,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其中,野草莓(Fragaria vesca)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山野间的野生植物,长期以来被民间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用途。然而,其具体药效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期,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的一项研究聚焦于野草莓提取物在抗炎方面的潜力,并以皮炎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取得了具有临床转化前景的重要成果。

该研究由中药研究所牵头,旨在系统评估野草莓全草提取物对皮肤炎症的干预作用。研究人员首先采集了生长于华北地区的野生野草莓植株,经过鉴定、干燥与乙醇回流提取后,获得标准化的总提取物。随后,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模型进行体外筛选,结果显示,野草莓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释放,并下调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提示其具备潜在的抗炎机制基础。

为进一步验证其体内疗效,研究团队构建了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通过涂抹二硝基氟苯(DNFB)致敏并激发免疫反应,模拟人类常见的过敏性皮炎症状。实验组小鼠在接受野草莓提取物局部涂抹或口服给药后,皮肤红肿、增厚及瘙痒程度均明显减轻。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用药组表皮层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少,角质层结构趋于正常,且真皮层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得到抑制。这些结果表明,野草莓提取物不仅能缓解临床症状,还能从组织层面改善炎症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还发现野草莓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可能协同发挥作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该提取物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儿茶素)、酚酸类物质(如鞣花酸、绿原酸)以及少量三萜类成分。这些天然化合物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具有抗氧化、抗过敏和免疫调节功能。例如,槲皮素可通过阻断MAPK通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鞣花酸则能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皮肤屏障的破坏。研究人员推测,正是这些成分的多靶点作用,使得野草莓在抗炎方面表现出广谱而温和的效果。

此外,安全性评估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之一。急性毒性试验显示,在高达2000 mg/kg体重的剂量下,小鼠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野草莓提取物具有较高的安全窗口。长期给药实验也未见肝肾功能异常或血液指标紊乱,为其未来开发成外用制剂或功能性护肤品奠定了基础。

从中医理论角度看,野草莓性味甘、酸、凉,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疮疡肿毒及湿热腹泻等症状。此次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恰恰为其“清热解毒”的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佐证。特别是在皮肤炎症性疾病中,中医常辨证为“血热”或“风热蕴肤”,而野草莓的凉性特质及其抑制炎症因子的能力,恰好契合此类病机的治疗原则。

目前,研究团队已着手推进野草莓抗炎产品的转化工作,计划开发以该提取物为核心的外用凝胶或喷雾剂型,用于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湿疹及日晒伤等常见皮肤病的辅助治疗。同时,他们也在探索其与其他中药配伍后的协同效应,力求在保持低刺激性的前提下提升疗效。

总体而言,这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完成的研究不仅揭示了野草莓在抗炎领域的药用价值,也体现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典型路径:从民间经验出发,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阐明作用机制,最终回归临床应用。它提醒我们,在广袤的自然生态中,仍有许多看似寻常的植物蕴含着未被充分发掘的医疗潜能。未来,随着更多类似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宝库将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东方智慧。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