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杂草管理一直是影响产量与品质的关键环节。由于多数中药材生长周期较长,且植株初期较为矮小、根系脆弱,传统的除草方式如人工拔草效率低、成本高,而大型机械又容易误伤药苗,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因此,研发一种适用于低矮型中药材种植环境的专用除草设备,成为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针对中药材田间管理的专用机械设备逐渐受到关注。其中,低矮型中药材除草设备因其精准作业、保护幼苗、高效除草等优势,正逐步在中药材主产区推广应用。这类设备专为株高较低、行距较窄的中药材设计,能够在不损伤药苗的前提下,有效清除行间及株间的杂草,显著提升田间管理效率。
该类除草设备的核心设计理念在于“低重心、窄幅宽、高精度”。设备整体结构紧凑,机身高度通常控制在30至50厘米之间,确保在中药材植株尚未封行的生长初期也能顺利穿行于作物行间。同时,采用可调节式行走轮和浮动式悬挂系统,使设备能够适应不同地形起伏,保持稳定运行,避免因颠簸导致对幼苗的碰撞或碾压。
在除草方式上,低矮型除草设备多采用机械式与智能识别相结合的技术路径。常见的有旋转刀片式、弹性拨草轮式和微型旋耕式三种类型。旋转刀片式适用于行间杂草较多的地块,通过高速旋转的刀片切断杂草茎叶,作业速度快;弹性拨草轮则利用柔性材料制成的轮体,在行进过程中将杂草从土壤中连根带出,对土壤扰动小,适合根系较浅的中药材;微型旋耕式则在狭窄行距内进行浅层松土与除草一体化作业,特别适用于丹参、黄芩、白术等根茎类药材的田间管理。
更为先进的一代设备已引入图像识别与自动导航技术。通过前置摄像头实时采集田间影像,系统可智能区分药苗与杂草,并控制除草部件仅对非目标植物进行处理。这种“视觉引导+精准执行”的模式大大降低了误伤风险,尤其适用于苗期形态相似、难以辨别的中药材品种。部分高端机型还配备了GPS定位与路径规划功能,实现无人化连续作业,进一步减轻农户劳动强度。
除了技术上的创新,低矮型中药材除草设备在实用性方面也做了诸多优化。例如,整机重量轻便,便于小型农场或山区地块搬运;动力来源多样化,既可由小型电动机驱动,也可与手扶拖拉机或田园管理机配套使用,适应不同规模的种植需求。此外,关键部件如刀片、轴承等均采用防腐耐磨材料,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该类设备已在甘肃、陕西、云南等地的当归、党参、黄芪等中药材种植区取得良好反馈。据实地调研数据显示,使用低矮型除草设备后,田间杂草密度平均下降70%以上,除草效率较人工提升8至10倍,同时药苗损伤率控制在3%以内,显著优于传统机械作业。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化学除草剂的依赖,有助于推动中药材绿色、有机种植的发展。
当然,目前该类设备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不同中药材的种植模式差异较大,需进一步细化机型适配;智能识别系统在复杂光照或雨后泥泞环境下稳定性有待提升;初期购置成本相对较高,对小农户存在一定门槛。未来,随着模块化设计、规模化生产和政策补贴的推进,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总体而言,低矮型中药材除草设备是现代中药材生产向机械化、精细化转型的重要工具。它不仅解决了传统除草方式“伤苗”与“低效”的矛盾,更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了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这类专用农机将不断完善功能、拓展应用场景,为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