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乌榄叶止血,中国中医科学院外伤出血实验
2025-11-02

在传统中医药学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无数草本植物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其中,乌榄叶作为一种民间常用药材,近年来逐渐引起现代医学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在外伤止血方面的应用潜力。中国中医科学院曾开展一项关于“乌榄叶止血效果”的实验研究,旨在通过科学手段验证其传统功效,并探索其作用机制,为中药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

乌榄(学名:Canarium pimela),又称黑橄榄,是橄榄科橄榄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尤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为多。其果实常用于腌制食用或入药,而其叶片则在民间被广泛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皮肤溃烂及外伤出血等症状。据《岭南采药录》等古籍记载,乌榄叶性味苦涩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之效。然而,这些经验性的描述缺乏系统的科学验证,因此,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决定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对乌榄叶的止血作用进行系统评估。

该实验采用动物模型与体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建立标准化的外伤出血模型。研究人员将乌榄叶经过清洗、干燥、粉碎后,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获得有效成分提取物,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初步分析其化学组成,发现其中富含黄酮类、鞣质及三萜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已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和促进血管收缩的作用,可能与其止血功能密切相关。

在止血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大鼠耳缘静脉和尾部切割创面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使用云南白药)和实验组(涂抹乌榄叶提取物粉末)。观察指标包括出血时间、凝血时间以及伤口愈合进程。结果显示,使用乌榄叶提取物处理的创面,平均止血时间较生理盐水对照组缩短约45%,且与云南白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其止血效果确切且具备临床可比性。

进一步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乌榄叶处理组的创面炎症反应较轻,新生毛细血管出现较早,胶原纤维排列更为有序,提示其不仅具有快速止血能力,还能促进组织修复。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其所含的高浓度鞣质有关。鞣质能够使蛋白质凝固,在创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血液渗出,同时收缩局部血管,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从而加速凝血过程。

此外,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也证实,乌榄叶提取物能显著增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说明其可能通过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在推荐剂量范围内,乌榄叶提取物对实验动物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还尝试对乌榄叶的不同炮制方法进行比较,如晒干、炒炭等。结果发现,炒炭后的乌榄叶止血效果更优,这与中医“血见黑则止”的理论相吻合——即药物经高温炭化后,其收敛止血作用增强。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传统炮制工艺的科学性,也为后续制剂开发提供了方向。

尽管该实验取得了积极成果,但研究团队也指出,目前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样本量有限,且尚未明确具体活性成分的结构及其作用靶点。未来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分离纯化关键有效成分,并探讨其分子机制,以便开发出标准化、可控质量的中药止血制剂。

总体而言,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这项研究为乌榄叶的传统用途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持,体现了中医药“验之于古,证之于今”的独特价值。它不仅推动了民间草药的现代化进程,也为外伤急救领域提供了新的天然药物选择。在全球对抗生素耐药性和化学药物副作用日益关注的今天,源自自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的中药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乌榄叶的研究正是中医药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的生动例证。

可以预见,随着更多类似研究的深入,诸如乌榄叶这样的传统药材将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既传承千年智慧,又服务于当代健康需求。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