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乌榄仁润肠,中国中医科学院便秘模型
2025-11-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功能性便秘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约为4%~1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便秘多归属于“大便难”、“脾约”等范畴,其病因复杂,常与脾胃虚弱、津液亏耗、气机郁滞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这一常见病症,中医药以其整体调节、标本兼治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价值。其中,乌榄仁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因其润肠通便的功效,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乌榄仁,为橄榄科植物乌榄(Canarium pimela)的成熟种仁,性味甘、平,归肺、大肠经,具有润燥、化痰、下气、润肠通便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橄榄仁,主口干唇裂,润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榄仁富含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E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高,这些成分可有效润滑肠道、软化粪便,并促进肠壁蠕动,从而改善排便功能。此外,其含有的植物甾醇类物质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和保护肠黏膜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因长期便秘引发的肠道刺激与损伤。

为了科学评估乌榄仁在治疗便秘中的实际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中国中医科学院近年来构建了系统的动物模型研究平台,其中以“便秘模型小鼠”为核心的研究体系尤为突出。该模型主要通过给予小鼠复方地芬诺酯或洛哌丁胺等药物,抑制肠道推进运动,造成肠道水分重吸收增加、粪便干结、排便延迟等典型便秘症状,从而模拟人类功能性便秘的病理生理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将不同剂量的乌榄仁提取物灌胃给予模型小鼠,连续干预7~14天,观察其对排便次数、粪便重量、含水量、肠道传输时间以及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服用乌榄仁提取物的小鼠相较于模型对照组,排便频率显著提高,粪便含水量明显增加,肠道墨汁推进率提升,表明其能有效改善肠道动力和水分代谢。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乌榄仁可通过上调结肠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3和AQP8的表达,增强肠道水分的分泌与保留;同时调节血清中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等胃肠激素的平衡,促进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协调运作。此外,乌榄仁还能轻度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等潜在致病菌的过度增殖,从而维护肠道微生态稳定,间接改善便秘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其他中药研究相呼应,乌榄仁的作用特点体现了中医“润下法”的核心理念——不依赖强烈刺激泻下,而是通过滋养阴液、滑利肠道实现自然排便。这种温和而持久的调理方式,特别适用于老年体虚、产后津亏、久病耗液等不宜使用峻泻药的人群。相较于西药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等虽见效快但可能引起腹胀、电解质紊乱等问题,乌榄仁在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报道,长期使用耐受性良好。

当然,目前关于乌榄仁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观察阶段,其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药代动力学特征及人体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尚需进一步深入。未来,随着中药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结合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等多学科手段,有望揭示乌榄仁润肠作用的多靶点调控网络,为其标准化、规范化应用提供坚实依据。

综上所述,乌榄仁作为一味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材,在缓解便秘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潜力。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建立的科学严谨的便秘动物模型,相关研究不仅验证了其传统功效,更从分子层面揭示了其作用机制。这不仅推动了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阐释,也为开发安全有效的天然通便产品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未来慢病管理与健康养生的大背景下,乌榄仁或将成为中医药防治功能性便秘领域的一颗新星。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