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设备
当前位置: 主页 > 业务版图 > 种植设备
中药材种植中的植保设备:绿色防控为主,高效防治病虫害
2025-10-06

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始终是保障药材产量与品质的关键环节。随着人们对中药材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式已难以满足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需求。因此,植保设备在中药材种植中的应用逐渐从“以药为主”向“绿色防控为主、高效防治为辅”的模式转变,推动中药材产业向高质量、高标准方向发展。

绿色防控,是指通过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手段,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在中药材种植中,由于许多药材本身具有药用价值,其生长过程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尤为敏感。一旦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不仅会影响药材质量,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采用绿色防控为核心的植保策略,已成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一系列先进的植保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种植基地,显著提升了绿色防控的效率与精准度。例如,太阳能杀虫灯、性诱捕器、黄蓝板等物理防控设备,能够有效诱杀鳞翅目、鞘翅目等常见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这些设备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或性信息素吸引特性,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实现靶向灭虫,特别适用于丹参、黄芪、白术、金银花等易受虫害侵袭的中药材品种。

此外,无人机植保技术的引入,为中药材田间管理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传统的人工喷药不仅效率低,且容易造成药液分布不均、人员中毒等问题。而植保无人机可通过GPS定位和智能航线规划,实现精准施药,尤其适合地形复杂、坡度较大的山地中药材种植区。更重要的是,无人机可配合生物农药或低毒环保型药剂进行作业,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和药材品质的影响。

生物防治技术的配套设备也在不断升级。例如,释放天敌昆虫的自动投放装置,可定时定量将瓢虫、草蛉、赤眼蜂等益虫投放到田间,有效控制蚜虫、红蜘蛛、螟虫等害虫种群。这类设备结合物联网监测系统,能实时掌握田间虫情动态,实现“以虫治虫”的生态平衡。在石斛、三七、贝母等高价值中药材种植中,这种“无化学干预”的防控方式正逐步成为主流。

与此同时,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在绿色植保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部署田间气象站、虫情测报灯、土壤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种植者可以远程获取温湿度、光照强度、虫口密度等关键数据,并借助大数据分析模型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一旦系统发出预警,即可提前采取防控措施,避免病虫害大面积爆发。这种“防大于治”的理念,正是绿色防控的核心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防控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化学防治,而是强调“科学用药、精准施药”。在病虫害暴发等紧急情况下,仍需借助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快速扑杀。此时,现代化的植保设备如静电喷雾机、弥雾机等,因其雾化效果好、附着率高、用药量少,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防治任务,同时减少药剂飘失和环境污染。

为了进一步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各地政府和科研机构正在加强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许多中药材主产区建立了绿色防控示范区,集成应用多种植保设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例如,在甘肃陇南的当归种植区,通过“太阳能杀虫灯+黄板+生物农药+无人机飞防”的组合方案,病虫害发生率下降6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70%,药材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中药材植保设备将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中药材种植,将不再是“靠天吃饭”或“以药压病”,而是依托科技手段构建起“监测—预警—防控—评估”一体化的绿色植保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水平,也将为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总之,在中药材种植中,植保设备的应用已从单一的施药工具演变为综合性的绿色防控系统。坚持“绿色防控为主、高效防治为辅”的原则,不仅能有效控制病虫害,更能保障药材道地性与安全性,推动中药材产业迈向生态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新阶段。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