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五倍子鞣质止泻,中国中医科学院腹泻模型
2025-11-02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材在治疗慢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的潜力日益受到关注。其中,五倍子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因其富含鞣质成分,在止泻、收敛固涩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国中医科学院依托现代药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多种腹泻动物模型,系统评价了五倍子鞣质的止泻机制,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五倍子,又称百虫仓、文蛤,是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等叶片上由五倍子蚜虫寄生后形成的虫瘿。其性寒、味酸涩,归肺、大肠经,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止血敛汗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五倍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鞣质,含量可高达50%以上,尤其是以没食子酸、鞣花酸及其衍生物为主的水解类鞣质,具有较强的蛋白质沉淀能力,能与肠道黏膜表面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层,减少炎症刺激,降低肠液分泌,从而发挥止泻作用。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中,科研人员采用多种腹泻模型对五倍子鞣质进行系统评价。其中,最常用的是番泻叶诱导的小鼠腹泻模型。番泻叶中的蒽醌类成分可刺激结肠蠕动,增加肠腔内液体积聚,模拟人类功能性腹泻或药物性腹泻的病理状态。实验结果显示,给予五倍子提取物后,小鼠的排便次数显著减少,稀便率明显下降,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五倍子鞣质能够有效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延长腹泻潜伏期,显示出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建立了醋酸诱导的结肠炎模型,以模拟炎症性肠病相关的腹泻症状。在此模型中,五倍子鞣质不仅表现出显著的止泻效果,还能减轻结肠组织的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通过ELISA检测发现,五倍子可显著降低血清中促炎因子如TNF-α、IL-6和IL-1β的水平,同时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提示其止泻作用可能部分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实现。

从作用机制上看,五倍子鞣质的止泻效应涉及多个层面。首先,其强效的收敛作用可在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蛋白复合物屏障,减少水分和电解质的渗出;其次,鞣质可通过抑制肠道平滑肌的过度收缩,减缓肠蠕动速度,延长内容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促进水分重吸收;再者,现代研究发现,五倍子鞣质还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尤其对引起肠道感染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从而从源头上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团队还利用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深入探讨了五倍子鞣质对肠道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倍子干预后,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有益调整,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丰度上升,而潜在致病菌如肠杆菌科细菌比例下降。这种“益生元样”效应有助于恢复肠道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进一步巩固止泻疗效。

尽管五倍子鞣质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临床使用仍需注意安全性问题。由于鞣质具有较强的收敛性和蛋白质结合能力,长期或大量服用可能导致便秘、胃部不适,甚至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辨证施治原则,合理控制剂量与疗程。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正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五倍子制剂的临床前评价,旨在开发出更安全、高效的新型止泻中成药。

综上所述,五倍子作为传统中药中的重要收敛止泻药材,其鞣质成分在多种腹泻模型中均表现出确切疗效。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建立的科学评价体系,不仅验证了其传统功效,更揭示了其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典范。未来,随着对其药理机制的进一步解析和制剂工艺的优化,五倍子鞣质有望在功能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辅助治疗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中医药在全球健康领域的广泛应用与认可。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