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药材的种植与采收过程中,根茎类药材因其药用部位深埋于地下,采挖难度大、人工成本高、品相易受损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广大药农和种植企业。像人参、黄芪、丹参、当归、党参等常见根茎类药材,不仅对生长环境要求高,其采收环节更是直接影响药材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步骤。传统的人工采挖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容易造成断根、破皮、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药材的商品价值。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专用挖掘设备的出现,正在为这一难题提供高效、科学的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根茎类中药材的采收主要依赖人力。药农需弯腰持锄或铁锹逐株挖掘,耗时耗力。以一亩黄芪为例,人工采挖通常需要6至8人工作一整天,不仅效率低下,还极易因操作不当导致根部断裂或表皮损伤。而这类损伤会显著降低药材等级,影响销售价格。此外,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青壮年劳动力日益短缺,人工成本逐年攀升,使得传统采收方式难以为继。许多种植户面临“请人难、用工贵”的困境,严重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在此背景下,针对根茎类药材特性的专用挖掘设备应运而生。这类设备结合了土壤力学、机械传动与药材生长特点,通过科学设计的挖掘铲、振动筛分系统和输送装置,实现从土壤中平稳提取药材,并自动分离泥土,最大限度减少对根茎的机械损伤。例如,一些新型药材收获机采用柔性挖掘铲和低速振动技术,能够深入土壤30—50厘米,精准避开主根,避免切断或挤压,确保整根完整出土。同时,配备的多级筛网可有效清除泥块和碎石,提升净度,减少后续清洗工序的工作量。
与传统人工相比,专用挖掘设备的作业效率提升显著。一台中型药材收获机每天可完成15—20亩的采收任务,相当于50名以上人工的工作量,作业速度提高10倍以上。这不仅大幅缩短了采收周期,还能抢抓最佳采收时机,避免因天气突变或成熟过度导致的品质下降。对于大规模种植基地而言,机械化采收意味着更可控的生产节奏和更强的市场响应能力。
更重要的是,专用设备在保障药材品相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由于采挖过程稳定、均匀,药材根条完整率可达到90%以上,表面光滑无明显擦伤,符合高端市场的质量标准。这对于提升药材附加值、打造品牌影响力至关重要。例如,在高端中药材交易市场,整根无损的丹参或当归价格往往比断根或破损者高出30%以上。使用专用设备采收,等于直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专用挖掘设备的推广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首先是设备成本较高,小型农户一次性投入压力较大。其次是不同药材的根系形态、土壤条件差异较大,设备需要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可调节性。为此,近年来不少农机企业联合中医药科研机构,开发出模块化、多功能的药材收获机,可通过更换铲型、调节深度和振动频率,适配多种根茎类药材的采收需求。同时,政府也在加大对中药材机械化生产的扶持力度,通过农机补贴、示范项目等方式,推动设备普及。
未来,随着智能传感、自动控制和大数据技术的融入,根茎类中药材采收设备将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例如,搭载GPS导航的无人驾驶收获机可实现夜间作业和路径优化;配备AI识别系统的设备能实时判断药材成熟度,自动调整作业参数;结合物联网平台,还可实现作业数据上传与远程监控,助力种植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总而言之,根茎类中药材采收难的问题正随着专用挖掘设备的推广应用得到有效缓解。这些设备不仅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保障了药材的完整性和商品价值,为中药材产业的提质增效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于广大药农和种植企业而言,拥抱机械化不仅是应对当前用工难题的现实选择,更是迈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