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血竭黄酮抗氧化,中国疾控中心实验
2025-11-02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对天然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材在抗氧化、抗炎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其中,血竭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因其显著的止血、活血化瘀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然而,其深层次的药理机制,特别是其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长期以来缺乏系统性的科学验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近期开展的一项实验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血竭中黄酮成分的体外与体内抗氧化活性,为这一古老药材的现代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血竭,又称麒麟竭,主要来源于棕榈科植物麒麟血竭(Daemonorops draco)的树脂,亦有部分来源于龙血树属植物。在《本草纲目》等古代医籍中,血竭被记载为“活血定痛,化瘀止血”之要药,常用于跌打损伤、心腹疼痛及外伤出血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血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酚类、甾醇类和有机酸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是其发挥药效的关键物质基础。黄酮类化合物普遍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等作用,是天然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

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团队选取了市售优质血竭原料,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获得粗提物,并通过大孔树脂柱层析技术富集其中的黄酮组分。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确认该提取物中含有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多种典型黄酮类单体,总黄酮含量达到68.3%。随后,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评估其抗氧化能力,包括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超氧阴离子清除试验以及铁离子还原力(FRAP)测定。结果显示,血竭黄酮提取物在低浓度下即表现出显著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IC50值(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DPPH为12.4 μg/mL,ABTS为9.8 μg/mL,均优于常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VC),显示出极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为进一步验证其在生物体内的抗氧化效果,研究团队建立了小鼠急性氧化应激模型。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100 mg/kg)、中剂量组(200 mg/kg)和高剂量组(400 mg/kg),连续灌胃给药7天后,通过腹腔注射D-半乳糖诱导氧化应激。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的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尤其在高剂量组,MDA含量下降约47%,SOD活性提升近60%,说明血竭黄酮能有效减轻氧化损伤,增强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

此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出现明显水肿、脂肪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而经血竭黄酮干预后,肝组织结构趋于正常,损伤程度显著减轻。免疫组化分析进一步揭示,血竭黄酮可能通过上调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激活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从而促进下游抗氧化酶的合成与释放。这一机制的阐明,不仅解释了其抗氧化作用的分子基础,也为后续开发基于Nrf2通路的天然抗氧化药物提供了理论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实验还对血竭黄酮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估。急性毒性试验显示,单次口服剂量高达2 g/kg体重的小鼠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且两周内体重增长正常,主要脏器无病理改变,提示其具有较高的安全窗口。结合既往临床使用经验,研究人员认为血竭黄酮作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或辅助治疗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中国疾控中心的这项研究从化学成分、体外活性、动物模型到作用机制等多个层面,全面论证了中药材血竭中黄酮类成分的强大抗氧化能力。这不仅为血竭的传统功效提供了现代科学解释,也为其在慢性病防治、延缓衰老及保健品开发等领域的拓展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推进和标准化提取工艺的完善,血竭黄酮有望成为我国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代表性成果之一,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独特的“中国方案”。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