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智利草莓降脂,中国中医科学院高脂血症模型
2025-11-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高脂血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寻找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降脂手段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传统中医药以其整体调节、多靶点作用的优势,在防治代谢性疾病方面展现出独特潜力。近期,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项研究聚焦于一种名为“智利草莓”(Fragaria chiloensis)的中药材,在高脂血症模型中的干预效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智利草莓并非日常食用的园艺草莓品种,而是原产于南美洲西海岸的一种野生草莓,其果实较小但富含黄酮类、多酚类及三萜类化合物。在传统南美民间医学中,该植物被用于治疗炎症与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团队注意到其潜在的代谢调节作用,遂将其引入中药现代化研究体系,并命名为“中药材智利草莓”。通过系统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其提取物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鞣花酸、槲皮素和花青素,这些成分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和调节脂质代谢的功能。

为了科学评估智利草莓的降脂效果,中国中医科学院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SD大鼠作为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实验共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使用辛伐他汀)以及智利草莓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实验周期为8周,期间定期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肝功能指标及肝脏病理变化。

结果显示,与高脂模型组相比,接受智利草莓提取物干预的大鼠在血脂指标上表现出显著改善。其中,高剂量组的TC下降约32%,TG降低28%,LDL-C减少35%,同时HDL-C上升19%。值得注意的是,其降脂效果虽略逊于辛伐他汀,但未出现药物组所伴随的肝酶升高现象,提示其安全性更优。组织学检查进一步显示,智利草莓干预组大鼠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肝细胞排列趋于正常,炎症浸润减少,表明其不仅调节血脂,还对脂肪肝具有保护作用。

机制研究表明,智利草莓的降脂作用可能与其调控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密切相关。通过转录组学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该提取物可显著上调肝脏中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的表达,促进脂肪酸β-氧化;同时抑制SREBP-1c(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的活性,减少内源性脂肪合成。此外,其富含的多酚成分还能增强抗氧化酶如SOD和GSH-Px的活性,减轻氧化应激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间接改善脂质代谢紊乱。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究严格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在提取工艺上采用水提醇沉法,保留了药材的“整体效应”,避免单一成分提取可能导致的生物活性丢失。研究团队强调,中药现代化不应脱离中医整体观,而应在科学验证的基础上实现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智利草莓虽非传统中医典籍记载的药材,但其药性归经初步判定为“甘、微酸,归肝、脾经”,具有健脾化湿、活血解毒之效,与中医对痰湿壅盛型高脂血症的辨证思路相契合。

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临床前安全性评价阶段,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启动Ⅰ期人体试验。研究人员表示,若后续试验结果持续积极,智利草莓有望开发为新型天然降脂保健品或辅助治疗药物,尤其适用于轻中度高脂血症患者及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人群。

总体而言,中国中医科学院基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智利草莓开展的系统研究,不仅拓展了中药材资源的应用边界,也为中医药应对现代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在全球倡导绿色医疗与天然药物回归的背景下,这类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研的研究路径,或将引领中医药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