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植物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中药材在抗氧化领域的潜力逐渐受到关注。其中,黄毛草莓(Fragaria nilgerrensis)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山区的野生草莓品种,因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和显著的生物活性,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热点之一。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开展了一项关于黄毛草莓抗氧化能力的自由基实验,其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该植物在清除自由基方面的卓越表现,也为开发新型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毛草莓属于蔷薇科草莓属,多生长于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地林下或溪边阴湿处。与常见的栽培草莓不同,黄毛草莓果实较小,表面密布黄色柔毛,成熟后呈橙红色,具有浓郁的果香。传统中医认为其味甘、酸,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润肺止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咳嗽痰多及跌打损伤等症状。然而,其抗氧化机制长期缺乏系统研究。此次由中国疾控中心自由基生物学实验室主导的实验,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
实验采用体外自由基清除模型,重点评估黄毛草莓提取物对多种活性氧(ROS)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研究人员从云南、贵州等地采集新鲜黄毛草莓样本,经冷冻干燥后使用乙醇进行梯度提取,获得不同极性的提取物。随后,通过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ABTS(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₂⁻)等多种自由基体系进行测试,并以维生素C和Trolox作为阳性对照。
结果显示,黄毛草莓乙醇提取物在所有测试体系中均表现出优异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达92.7%(浓度为1 mg/mL时),显著优于同等浓度下的维生素C(86.4%)。在ABTS体系中,其TEAC值(Trolox当量抗氧化能力)达到3.8 mmol TE/g,表明其电子转移能力极强。更为重要的是,在模拟生物体内环境的羟自由基攻击实验中,黄毛草莓提取物仍能保持78.3%的清除效率,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与生物可利用性。
进一步的化学分析表明,黄毛草莓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尤其是鞣花酸、槲皮素、儿茶素和原花青素等强效抗氧化成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发现,其总多酚含量达148.6 mg GAE/g干重,总黄酮含量为96.3 mg RE/g,远高于普通栽培草莓。这些化合物可通过氢原子转移或单电子转移机制中和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从而保护细胞膜结构和DNA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实验还探讨了黄毛草莓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氧化应激防护作用。在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损伤模型中,预处理黄毛草莓提取物的细胞存活率提升了近40%,同时细胞内谷胱甘肽(GSH)水平上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说明其不仅能直接清除自由基,还能增强机体自身的抗氧化酶系统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团队特别强调了黄毛草莓作为地方特色中药材的可持续开发价值。目前,该植物尚未实现规模化种植,主要依赖野生资源采集。研究建议,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应加强对黄毛草莓的人工驯化与规范化种植研究,并推动其在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及化妆品中的应用转化。
综上所述,本次由中国疾控中心开展的自由基实验充分证实了黄毛草莓强大的抗氧化活性,为其传统药用价值提供了现代科学支撑。未来,随着对其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及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索,黄毛草莓有望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天然抗氧化产品的重要原料来源,同时也将为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