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草莓多酚护眼,中国中医科学院视网膜模型
2025-11-02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熬夜用眼等行为导致眼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视网膜损伤、黄斑变性、干眼症等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安全有效的护眼手段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中国中医科学院近年来在传统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利用中药材活性成分干预眼部退行性疾病方面,提出了“草莓多酚护眼”新思路,并构建了先进的视网膜模型用于机制验证,为中医药护眼提供了科学依据。

草莓作为一种常见水果,不仅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其果实中还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如花青素、鞣花酸、槲皮素等。这些多酚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及调节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多酚类化合物可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线粒体功能等多种途径保护神经细胞。而视网膜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富含高度活跃的感光细胞,极易受到氧化损伤。因此,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成为防治视网膜病变的重要策略。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团队系统筛选了多种中药材及果蔬提取物,发现草莓中的多酚组分在体外实验中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具有显著保护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草莓多酚能够有效减轻由过氧化氢或蓝光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降低丙二醛(MDA)水平,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这表明草莓多酚可通过增强细胞自身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延缓视网膜细胞的衰老进程。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草莓多酚的护眼机制,中国中医科学院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人源视网膜类器官的体外模型。该模型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定向分化为视网膜祖细胞,并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形成具有多层结构的三维类器官,模拟真实视网膜的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这种模型不仅保留了感光细胞、双极细胞和Müller胶质细胞等关键细胞类型,还能对外界刺激产生类似体内的电生理反应,极大提升了药物筛选与机制研究的准确性。

在该视网膜模型上,研究人员将草莓多酚提取物以不同浓度加入培养体系,持续观察其对光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草莓多酚处理的类器官在强光暴露后,感光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外节结构完整性得以维持,且相关炎症因子如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同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草莓多酚可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促进抗氧化基因HO-1和NQO1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对抗氧化应激的能力。此外,该多酚组分还能抑制NF-κB通路的活化,减少慢性炎症对视网膜的持续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还将草莓多酚与其他传统中药护眼成分如枸杞多糖、菊花黄酮进行联合应用测试,发现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例如,在复合配方中,草莓多酚与枸杞多糖共同作用下,视网膜细胞的存活率比单一成分提高近40%。这一结果提示,基于中医“整体调理、多靶点干预”的理念,开发复方护眼制剂可能更具临床应用前景。

目前,该项研究成果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在小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中,口服草莓多酚提取物的小鼠表现出更好的视网膜功能恢复,视网膜厚度减少幅度较小,视觉诱发电位(VEP)反应更为稳定。这些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其在体内环境中的护眼潜力。

尽管草莓多酚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研究团队也强调,其有效成分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以及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未来,中国中医科学院计划开展大规模人群干预试验,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探索个性化护眼方案。同时,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建立“中药活性成分—靶点—效应”关联网络,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依托先进的视网膜模型平台,中国中医科学院在中药材草莓多酚护眼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也为防治现代高发的眼部退行性疾病提供了绿色、安全的新选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源自自然的中药智慧将在全球眼健康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