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乌墨叶止血,中国中医科学院外伤出血模型
2025-11-02

在传统中医药体系中,止血类药物的研究与应用历史悠久,尤其在外伤出血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药理研究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传统草药通过科学实验验证其疗效与作用机制。其中,中药材“乌墨叶”因其显著的止血功效,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国内中医药研究的权威机构,近年来针对乌墨叶开展了系统的外伤出血模型实验研究,为这一传统药材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乌墨叶,学名通常认为是山矾科植物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的干燥叶片,部分地区也称其为“南烛叶”或“黑饭叶”。在民间医学中,乌墨叶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状,如鼻衄、牙龈出血、外伤出血等。其性味苦涩、微寒,归肝经和肺经,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尽管历代本草典籍对其止血作用多有记载,但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现代药理学支持,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规范化推广。

为了科学验证乌墨叶的止血效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联合多个实验平台,建立了标准化的动物外伤出血模型。该模型主要采用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后,在其尾部或足垫部位制造可控的浅表切割伤,模拟临床上常见的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情况。研究人员将乌墨叶提取物(主要为乙醇提取物及水提物)局部涂抹或口服给药,观察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聚集率以及伤口愈合进程等关键指标。

实验结果显示,使用乌墨叶提取物处理的实验组动物,其平均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约40%以上。特别是在局部应用高浓度乌墨叶粉末敷料的情况下,多数动物在3分钟内实现有效止血,部分个体甚至在1分钟内完成止血过程。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表明,用药区域的血管收缩明显,血小板聚集增强,且炎症反应轻微,说明乌墨叶不仅具有快速止血能力,还可能具备一定的抗炎与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从药理机制分析,研究团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乌墨叶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与鉴定。结果发现,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鞣质类物质以及少量三萜皂苷。其中,黄酮类成分被证实可通过激活血小板表面受体(如GPⅡb/Ⅲa),促进血小板黏附与聚集;而鞣质则具有强烈的蛋白质沉淀作用,能在创面迅速形成保护性凝膜,物理性封闭出血点。此外,部分成分还表现出抑制纤溶酶活性的能力,从而防止已形成的血栓过早溶解,延长止血效果的持续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还特别关注了乌墨叶的安全性问题。急性毒性试验显示,即使在远高于治疗剂量的情况下,乌墨叶提取物对实验动物未引起明显肝肾功能异常或血液系统损害。长期给药实验亦未发现蓄积毒性或过敏反应,提示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安全性。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中国中医科学院已着手推动乌墨叶相关制剂的研发工作。目前,一种以乌墨叶为主要成分的外用止血喷雾剂已完成初步临床前评价,并进入Ⅰ期人体安全性试验阶段。该制剂设计为便携式喷雾装置,适用于战场急救、户外运动创伤及家庭应急处理等多种场景,有望成为继云南白药之后又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药止血产品。

此外,研究团队还提出,乌墨叶的应用不应局限于外伤止血。鉴于其成分对微循环的调节作用,未来可探索其在妇科功能性子宫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内科出血性疾病中的潜在价值。同时,结合纳米载药技术,提升活性成分的靶向输送效率,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乌墨叶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凭借其确切的止血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中医科学院通过建立严谨的外伤出血模型,不仅验证了其传统功效,更揭示了其背后的科学机理,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典范。随着后续研究的不断深入,乌墨叶有望从民间验方走向国际医药舞台,成为中国中医药智慧贡献于全球健康事业的又一力证。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