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叶子花抗炎,中国中医科学院皮炎模型
2025-11-02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对炎症性疾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天然药物在抗炎治疗中的潜力日益受到关注。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其丰富的植物资源为新型抗炎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来源。其中,中药材叶子花(学名:Bougainvillea glabra),又称簕杜鹃、三角梅,虽常被视为观赏植物,但在民间医药中已有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记载。中国中医科学院近年来围绕叶子花开展了一系列药理研究,特别是在皮肤炎症模型中的抗炎作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叶子花属于紫茉莉科植物,其干燥花序及叶片在传统用法中多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湿疹及皮肤感染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叶子花富含黄酮类、酚酸类及萜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免疫调节活性。其中,槲皮素、山奈酚及其糖苷类衍生物被证实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一氧化氮(NO),从而在源头上阻断炎症反应的级联放大。

为了系统评估叶子花的抗炎效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构建了经典的实验性皮炎动物模型。研究人员采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以及2,4-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的特应性皮炎模型,分别模拟急性与慢性皮肤炎症。实验中,将叶子花提取物以不同剂量(100 mg/kg、200 mg/kg、400 mg/kg)经口服或局部涂抹给药,连续干预7至14天,并设置阳性对照组(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接受叶子花提取物处理的小鼠耳廓肿胀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最高剂量组抑制率可达58.3%,接近氢化可的松的效果。在DNCB诱导的慢性皮炎模型中,叶子花组小鼠的皮肤增厚、表皮角化过度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明显减轻。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真皮层中CD4+ T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浸润数量显著减少,同时血清中IgE水平下降,表明其可能通过调节Th1/Th2免疫平衡发挥抗炎作用。

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揭示,叶子花提取物能够下调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NF-κB是调控多种促炎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在皮肤炎症中起核心作用。实验发现,叶子花可抑制IκBα的磷酸化降解,阻止NF-κB p65亚基向细胞核内转移,从而减少下游炎症因子的转录。此外,该提取物还能激活Nrf2/HO-1抗氧化通路,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缓解氧化应激引发的组织损伤。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还对叶子花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评价。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单次灌胃给药剂量高达2 g/kg时,小鼠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LD50值远高于有效剂量。长期毒性实验也未见肝肾功能异常或血液学指标改变,提示其具有良好的安全窗口。

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已申请多项关于叶子花抗炎制剂的发明专利,并着手开展其有效部位的分离纯化工作。研究人员正致力于从叶子花中筛选出高活性单体化合物,以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与此同时,临床前研究也在推进中,未来或将启动针对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Ⅰ期临床试验。

综上所述,叶子花作为一种兼具观赏价值与药用潜力的植物资源,其抗炎作用已在实验性皮炎模型中得到充分验证。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不仅为传统中药的应用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也为炎症性皮肤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叶子花有望成为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推动中医药在全球抗炎药物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