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土牛膝降压,中国中医科学院高血压模型
2025-11-02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国民健康。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25%,但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在这一背景下,中医药以其整体调节、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的特点,在高血压防治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其中,中药材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作为传统活血化瘀、利尿通淋药物,近年来因其潜在的降压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中医科学院依托现代药理学研究手段,构建了标准化的高血压动物模型,系统评估了土牛膝的降压机制与临床应用前景。

土牛膝为苋科牛膝属植物,性味苦、酸、平,归肝、肾经,传统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咽喉肿痛、风湿痹痛及水肿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皂苷类、多糖、黄酮类及生物碱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等多种药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多项初步实验提示土牛膝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提示其具备良好的降压潜力。

为了科学验证这一效应,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建立了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核心的动物模型体系。该模型模拟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的自然发展过程,具有血压持续升高、靶器官损伤明显等特点,是国际公认的高血压研究标准模型之一。研究人员将土牛膝水提物和醇提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组的大鼠,连续灌胃4周,并通过尾动脉测压法动态监测血压变化。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大鼠在用药第7天起即出现血压下降趋势,至第28天时,平均收缩压较对照组降低约20 mmHg,且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土牛膝的降压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实验发现,用药后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升高,而内皮素-1(ET-1)浓度明显下降,表明其有助于恢复血管舒缩平衡。此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土牛膝能减轻高血压引起的血管壁增厚和心肌纤维化,提示其对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在分子层面,研究团队还发现土牛膝可通过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ACE活性,减少AngⅡ生成,从而发挥降压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不仅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还结合中医辨证理论,探索土牛膝在“肝阳上亢”“痰瘀互结”等高血压常见证型中的适用性。临床前研究表明,土牛膝常与其他中药如钩藤、夏枯草、丹参等配伍使用,可增强协同降压效果。例如,在经典方剂“天麻钩藤饮”的加减应用中加入土牛膝,不仅能强化平肝潜阳之功,还可促进瘀血代谢,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

尽管目前研究成果令人鼓舞,但仍需清醒认识到,土牛膝作为降压中药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其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作用靶点的精准定位、长期用药的安全性评价等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此外,个体差异、药材来源、炮制方法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其临床疗效,因此必须建立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

展望未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土牛膝有望成为高血压防治领域的重要候选药物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正推动开展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以期获得更高证据等级的数据支持。同时,借助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等新兴技术,研究人员正在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多维作用网络,力求揭示土牛膝降压的系统生物学机制。

综上所述,土牛膝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现代科研体系下展现出明确的降压潜力。中国中医科学院基于高血压动物模型的系统研究,不仅为土牛膝的药效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典范。在未来,若能实现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土牛膝或将在高血压综合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贡献新的力量。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