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对天然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材在抗氧化、免疫调节及慢性病防治方面的潜力日益受到关注。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作为一种传统补益类中药材,长期被用于治疗体虚乏力、肺燥干咳、脾胃虚弱等症。其性平味甘,归脾、肺经,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太子参中的活性成分——多糖类物质,在抗氧化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生物活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开展的一项系统性实验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太子参多糖在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方面的机制与潜力。
该实验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主导,联合多家中医药科研机构共同完成。研究人员首先从优质太子参药材中提取多糖成分,采用水提醇沉法结合柱层析纯化技术,获得高纯度的太子参多糖(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Polysaccharides, PHP)。随后,通过体外和动物模型两个层面,系统评估其抗氧化能力。
在体外实验中,研究团队采用多种经典自由基清除体系进行检测,包括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₂⁻)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太子参多糖在不同浓度下均表现出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尤其在DPPH和ABTS⁺体系中,清除率随浓度增加而上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当多糖浓度达到1.0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5%以上,接近维生素C的阳性对照水平。这一结果初步证实了太子参多糖具有较强的直接抗氧化作用。
为进一步验证其在生物体内的抗氧化效果,研究团队建立了小鼠氧化应激模型。通过腹腔注射D-半乳糖诱导小鼠产生慢性氧化损伤,模拟衰老过程中的氧化应激状态。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PHP组(100 mg/kg)、中剂量组(200 mg/kg)和高剂量组(400 mg/kg),连续给药30天。实验结束后,采集小鼠血清及肝组织,检测相关抗氧化指标。
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体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明显下降,表明氧化应激状态严重。而在给予太子参多糖干预后,尤其是中、高剂量组,MDA含量显著降低,SOD和GSH-Px活性明显回升,T-AOC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发现,太子参多糖可有效减轻肝脏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肝组织结构紊乱,显示出良好的器官保护作用。
研究还探讨了太子参多糖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发现,太子参多糖能够上调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并促进其向细胞核内转移。Nrf2是调控抗氧化反应的关键转录因子,可激活下游一系列抗氧化基因,如血红素加氧酶-1(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等。实验结果显示,PHP处理组小鼠肝组织中HO-1和NQ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说明太子参多糖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增强机体自身的抗氧化防御系统。
此外,研究团队还对太子参多糖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急性毒性试验显示,即使在高剂量(2000 mg/kg)灌胃给药下,小鼠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或死亡,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长期毒性试验也未发现对主要脏器造成损害,提示太子参多糖作为功能性成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综合来看,中国疾控中心的这项研究表明,太子参多糖不仅具备直接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还能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增强机体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从而有效对抗氧化应激损伤。这一研究成果为太子参的传统功效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也为开发以太子参多糖为基础的天然抗氧化保健品或辅助治疗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前,氧化应激已被证实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等。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成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方向。太子参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其多糖成分兼具高效性与安全性,未来有望在功能性食品、保健产品乃至临床辅助治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随着更多深入研究的开展,太子参多糖的应用价值将不断被挖掘,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加自然、可持续的支持。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