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翼首草清热解毒,中国中医科学院菌痢模型
2025-11-02

在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翼首草(学名:Pterocephalus hookeri)作为一种具有显著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材,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在藏医和民间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性味苦、寒,归肺、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痢疾、湿疹等多种病症。近年来,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深入,翼首草的药用价值得到了更为系统的科学验证,特别是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的菌痢动物模型研究中,其抗感染机制和疗效得到了有力支持。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或中毒性休克。在抗生素广泛应用的今天,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使得传统中药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团队以翼首草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小鼠细菌性痢疾模型,系统评估其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

实验采用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灌胃建立菌痢模型,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使用常规抗生素如环丙沙星)、低剂量翼首草提取物组、高剂量翼首草提取物组以及空白对照组。通过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率、体重变化、腹泻程度、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炎症因子水平,研究人员发现,给予翼首草提取物的小鼠在症状缓解、炎症抑制和生存率提升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

具体而言,高剂量翼首草组小鼠的腹泻发生率较模型组降低约50%,结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组织学检查显示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上皮结构趋于完整。此外,ELISA检测结果显示,翼首草能够显著下调血清中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来发挥抗炎作用。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翼首草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其中,齐墩果酸和车叶草苷等活性成分被证实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氧化能力。体外抑菌实验表明,翼首草提取物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志贺氏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在0.25~1 mg/mL之间,显示出广谱抗菌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与抗生素相比,翼首草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肝肾功能异常或肠道菌群紊乱等副作用,体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这一特点使其在慢性或反复发作性肠道感染的长期调理中具有独特优势。此外,研究还发现翼首草可通过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促进紧密连接蛋白(如occludin和ZO-1)的表达,从而减少病原体侵袭和内毒素易位,从源头上遏制炎症级联反应的启动。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这项研究不仅验证了翼首草在菌痢治疗中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为“清热解毒”这一中医理论提供了现代科学诠释。传统中医认为,“热毒”是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共同病机,表现为红、肿、热、痛及发热等症状,而清热解毒类中药正是通过清除体内热毒、恢复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翼首草的作用机制恰好契合这一理论——它既能直接抑制病原微生物,又能调控宿主免疫反应,实现“扶正祛邪”的综合效应。

目前,基于该研究成果,相关团队正在推进翼首草制剂的标准化与临床转化工作,包括开发颗粒剂、胶囊及复方制剂等新型剂型。未来,若能结合现代制药技术,优化提取工艺并明确质量控制标准,翼首草有望成为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候选药物之一。

综上所述,翼首草作为一味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民族药材,在现代科研手段的支持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国中医科学院通过建立科学严谨的菌痢动物模型,不仅揭示了其清热解毒功效的内在机制,也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典范。在全球对抗生素耐药问题日益关注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像翼首草这样的传统中药资源,对于拓展抗感染治疗路径、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