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互叶白千层抗炎,中国中医科学院皮炎模型
2025-11-02

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药材的药理机制探索成为连接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的重要桥梁。近年来,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作为一种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植物资源,因其在抗炎、抗菌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的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开展皮肤炎症相关研究中,采用互叶白千层提取物进行系统性药效评估,并结合皮炎动物模型验证其抗炎作用,为中药外用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互叶白千层,俗称茶树,原产于澳大利亚,其叶片提取的精油富含单萜类化合物,如松油烯-4-醇、α-松油烯和1,8-桉叶素等,这些成分已被证实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尽管互叶白千层并非中国传统药材,但其药用特性与中国传统“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治疗理念高度契合。因此,将其纳入中医药研究体系,不仅拓展了中药资源的来源,也体现了中医药兼容并蓄的发展思路。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团队以实验性皮炎模型为切入点,系统评价了互叶白千层提取物的抗炎效果。研究采用小鼠耳部二甲苯致炎模型和DNFB(2,4-二硝基氟苯)诱导的接触性皮炎模型,模拟人类常见的过敏性皮炎和急性皮肤炎症反应。通过局部涂抹不同浓度的互叶白千层精油或水提物,观察耳廓肿胀程度、组织病理变化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实验结果显示,使用互叶白千层提取物处理的小鼠,耳部肿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织学检查显示表皮增厚、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特征明显减轻。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该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下调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同时提升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这一结果表明,互叶白千层的抗炎作用不仅体现在症状缓解上,更深入到炎症调控的核心通路。

此外,研究还发现互叶白千层提取物对皮肤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在皮炎模型中,受损皮肤的经皮水分流失(TEWL)显著增加,而使用该提取物后,TEWL值趋于正常,角质层结构完整性得到改善。这可能与其抗氧化能力有关——提取物中的多酚类物质可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皮肤细胞的损伤,从而促进屏障修复。

值得注意的是,安全性评估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皮肤刺激性试验和过敏性测试,研究人员确认在合理浓度范围内,互叶白千层提取物对小鼠皮肤无明显刺激性和致敏性,具备良好的局部应用安全性。这一发现为其未来开发为中药外用制剂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湿疹、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辅助治疗中具有广阔前景。

从中医药理论角度分析,互叶白千层性味辛、凉,归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之功,适用于风热蕴肤或湿热内盛所致的皮肤疾患。其作用机制与传统中药如黄柏、苦参有相似之处,但挥发性强、渗透性好,更利于局部吸收。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将其作为配伍用药,增强方剂的整体疗效。

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正进一步开展临床前研究,探索互叶白千层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的协同效应,并优化提取工艺以提高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同时,团队也在推进标准化建设,制定质量控制指标,确保药材来源一致、成分可控,为后续申报中药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互叶白千层在抗炎方面的研究进展,体现了现代科技手段对非传统中药材价值的深度挖掘。中国中医科学院通过建立规范的皮炎动物模型,不仅验证了其药理活性,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未来,随着更多类似研究的开展,中医药将在全球健康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生命科学的深度融合。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