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鸡矢藤止痛,中国中医科学院术后痛模型
2025-11-02

在中国传统医学的浩瀚宝库中,中药材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悠久的应用历史,持续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源。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植物药材通过科学手段被验证其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其中,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的藤本植物,因其显著的镇痛、抗炎和解热功效,逐渐受到科研界的关注。特别是在术后疼痛管理领域,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现代药理学技术,构建了术后痛模型,系统评估了鸡矢藤的镇痛效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鸡矢藤在民间常被称为“臭藤”或“牛皮冻”,其全草可入药,性味甘、微苦,归肝、脾经。传统中医认为其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之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脘疼痛及皮肤疮疡等病症。然而,长期以来,其止痛机制多依赖经验传承,缺乏系统的科学验证。为此,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着手从分子层面揭示其镇痛机理,并选择术后疼痛作为切入点,因其在临床中普遍存在且治疗难度较大,是评估新型镇痛药物的重要模型。

研究团队首先建立了标准化的术后痛动物模型。该模型通过在实验大鼠后肢实施切皮与肌肉分离手术,模拟临床上常见的术后切口疼痛反应。术后,动物表现出明显的机械性痛觉过敏(即对轻微触碰产生强烈疼痛反应)和热痛觉过敏,这些行为学变化可通过电子 Von Frey 纤维丝和热辐射测试仪进行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将提取自鸡矢藤的有效部位——主要为乙醇提取物及其富集的环烯醚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口服或腹腔注射方式给予实验动物,并连续观察其疼痛阈值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接受鸡矢藤提取物处理的大鼠在术后2小时即表现出显著的痛阈提升,且效果可持续6小时以上,剂量依赖关系明显。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的机械痛阈提高了近80%,热痛阈提升了约70%。更重要的是,鸡矢藤并未引起明显的运动功能抑制或镇静效应,表明其镇痛作用并非通过中枢抑制实现,而是可能作用于外周炎症通路或神经传导路径。

为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团队开展了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发现,鸡矢藤提取物能显著下调术后组织中促炎因子如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同时抑制脊髓背角中p38 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这两条通路在疼痛敏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抑制意味着鸡矢藤可能通过调控神经-免疫交互作用来减轻疼痛。此外,研究还发现其活性成分能够部分阻断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7和Nav1.8),这些通道在伤害性信号的传导中至关重要,提示鸡矢藤可能具有直接干预痛觉神经元兴奋性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与阿片类镇痛药相比,鸡矢藤在实验中未表现出成瘾性或呼吸抑制等严重副作用,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前景。这为其未来开发为非阿片类镇痛药物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研究团队已启动鸡矢藤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工作,旨在明确其核心有效单体,并开展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评价,为后续的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此项研究不仅验证了鸡矢藤在术后疼痛中的确切疗效,更体现了中医药“整体调节、多靶点作用”的优势。它打破了传统中药仅靠经验用药的局限,通过现代科学语言诠释了其内在机制,推动了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深度融合。未来,随着更多类似研究的开展,像鸡矢藤这样的传统药材有望走出乡村草药铺,成为现代疼痛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预见,在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背景下,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将继续深耕中药药理领域,挖掘更多具有临床潜力的天然药物。而鸡矢藤的研究历程,正是这一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它既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也闪耀着现代科学的光芒。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