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花蕊石收敛止血,中国中医科学院胃溃疡出血模型
2025-11-02

中药材花蕊石,作为一种传统止血药物,在中医临床中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其性味辛、涩,平,归肝经,具有收敛止血、化瘀定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花蕊石的止血机制及其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特别是在胃溃疡出血这一常见而危重的病症中,花蕊石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潜力。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中医药研究的权威机构,通过建立科学的动物模型,系统评估了花蕊石在胃溃疡出血中的疗效与作用机制,为该药材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胃溃疡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西医治疗多以质子泵抑制剂、止血药物和内镜下干预为主,虽有一定效果,但部分患者仍存在再出血风险或药物副作用。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替代或辅助疗法成为研究热点。中医认为,胃溃疡出血多因脾胃虚弱、气不摄血或热伤胃络所致,治疗应以健脾益气、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为原则。花蕊石因其显著的收敛止血作用,被纳入多项中医复方中用于治疗此类病症。

为了验证花蕊石的止血效果,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团队采用经典的实验动物模型——乙醇-吲哚美辛联合诱导的胃溃疡出血大鼠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人类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酒精刺激导致的胃黏膜损伤及出血过程。研究人员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如奥美拉唑)和不同剂量的花蕊石治疗组。通过灌胃给予花蕊石提取物,连续给药数日后观察胃黏膜病变程度、出血指数、血红蛋白水平及凝血功能等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花蕊石治疗组大鼠的胃黏膜出血面积显著缩小,溃疡指数明显降低,且胃组织中出血点数量减少。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花蕊石能够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再生,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增强局部微血管的稳定性。此外,血液学检测表明,花蕊石可缩短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提高血小板计数,提示其可能通过增强机体凝血功能来实现止血效果。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花蕊石的止血作用与其所含的多种无机矿物成分密切相关,尤其是钙、镁、铁等金属离子,可在酸性环境下形成保护性沉淀覆盖于溃疡表面,起到物理性止血屏障的作用。同时,花蕊石还被发现能上调胃黏膜中前列腺素E2(PGE2)的表达,增强胃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并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促炎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胃壁的持续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花蕊石在发挥止血作用的同时,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肝肾毒性或其他不良反应,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这为其在临床长期使用提供了依据。目前,已有多个以花蕊石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被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如某些止血胶囊或散剂,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反馈。

当然,尽管现有研究已初步揭示了花蕊石在胃溃疡出血中的疗效与机制,但仍存在一些局限。例如,其有效成分尚未完全明确,作用靶点有待进一步鉴定;不同产地、炮制方法的花蕊石质量差异较大,标准化问题亟待解决;此外,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仍需开展以验证其在人体中的确切疗效。

综上所述,花蕊石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材,在治疗胃溃疡出血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通过建立科学严谨的动物模型,不仅证实了其收敛止血的临床价值,也为后续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花蕊石有望在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成为连接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的桥梁。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