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天然、安全、有效的降血脂手段的关注日益增强。在众多植物性功能成分中,植物甾醇因其显著的胆固醇调节作用而备受瞩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在2023年组织专家评审并发布了关于植物甾醇的科学评估结论,明确指出:植物甾醇具有辅助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属于安全可食用的功能性食品成分。这一权威结论为相关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与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
在此背景下,中药材油菜籽作为植物甾醇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榨油产品的健康价值也逐渐被深入挖掘。油菜籽是我国传统粮油作物,广泛种植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不仅用于食用油生产,也在中医药理论中被视为具有“润燥通便、活血化瘀”功效的药食同源材料。现代研究表明,油菜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占比可达60%以上,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更为关键的是,油菜籽及其榨油过程中保留的植物甾醇含量较高,主要包括β-谷甾醇、菜油甾醇和豆甾醇等,这些成分在结构上与胆固醇相似,能够在肠道内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从而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国家卫健委在植物甾醇评审报告中指出,每日摄入1.5至3.0克植物甾醇,可持续降低LDL-C水平约7%-12.5%,且长期食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该结论基于大量国内外临床研究数据,并结合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特点进行综合评估。评审特别强调,植物甾醇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人群作为膳食辅助干预手段,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同时,建议将其纳入日常饮食管理方案,尤其推荐通过强化食品或天然富含植物甾醇的油脂产品进行补充。
油菜籽榨油工艺的进步进一步提升了其功能性价值。冷榨技术的应用可在低温条件下最大限度保留油菜籽中的植物甾醇、维生素E和多酚类抗氧化物质,避免高温精炼造成的营养流失。相比传统大豆油、棕榈油,优质冷榨油菜籽油不仅风味清香,更具备更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理活性。部分企业已开始推出“高甾醇油菜籽油”产品,经检测每100克油中植物甾醇含量可达8000毫克以上,远高于普通食用油,成为功能性食用油市场的新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油菜籽油具有良好的降脂潜力,但其使用仍需科学指导。首先,并非所有油菜籽油都富含植物甾醇,品种选择、种植环境及加工方式均会影响最终含量。例如,双低油菜(低芥酸、低硫苷)品种是目前主流推广品种,其安全性更高,更适合人类食用。其次,植物甾醇虽有益,但过量摄入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的吸收,因此建议每日摄入总量不超过3克,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及患有植物甾醇代谢障碍者应谨慎使用。
从中医角度来看,油菜籽性平味甘辛,归肝、胃经,传统用于治疗便秘、皮肤干燥及产后乳汁不通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所含的植物甾醇与中医“化痰祛湿、通络降浊”的治则存在潜在契合点,提示其在调理痰湿型高脂血症方面可能具有协同作用。中西医结合视角下的深入研究,或将为油菜籽油的功能拓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此外,国家正积极推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鼓励发展以药食同源资源为基础的功能性食品产业。油菜籽作为兼具营养价值与药用潜力的传统作物,其深加工产品有望在慢性病防控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相关部门已着手制定植物甾醇在食品中的添加标准与标签规范,确保消费者知情权与使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国家卫健委对植物甾醇的科学评审结论为油菜籽榨油产品的健康功能提供了权威背书。中药材油菜籽通过科学加工提取的高甾醇食用油,不仅继承了传统食材的安全性与适口性,更融合了现代营养学的实证支持,成为辅助降血脂的理想膳食选择。未来,随着科研深化与产业规范发展,油菜籽油有望在心血管健康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助力全民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