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蚕豆花凉血止血,国家药典咯血适应证
2025-10-29

蚕豆花,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近年来在中医药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其药用价值在历代本草典籍中虽记载不多,但在民间应用却历史悠久。随着现代中医药研究的深入,蚕豆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适应证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尤其是在凉血止血方面的功效,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正式收录,并明确指出其可用于治疗咯血等出血性疾病。

蚕豆花为豆科植物蚕豆(Vicia faba L.)的干燥花,通常在春末夏初开花时采摘,晒干后入药。其性味甘、微苦,性平或微寒,归肝经和肺经。中医理论认为,蚕豆花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因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症状,尤其是肺热引起的咯血、咳血等症。由于其药性温和,不伤正气,因此在临床上常用于体质虚弱或年老体弱患者的辅助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作为我国最具权威性的药品标准文献,对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在最新版《中国药典》中,蚕豆花被正式收录,其功能主治明确标注为“凉血止血,用于咯血”。这一收录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传统中药资源的系统整理与科学认证,也标志着蚕豆花从民间经验用药向规范化、标准化中药转变的重要一步。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咳出的症状,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肺炎等疾病。在中医辨证体系中,咯血多属“血证”范畴,病因主要分为肺热壅盛、肝火犯肺、阴虚火旺及气不摄血等类型。其中,肺热或血热妄行是导致急性咯血的常见病机。蚕豆花因其性偏寒凉,能清肺热、凉血分,从而有效遏制血热妄行之势,达到止血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蚕豆花含有黄酮类、酚酸类、皂苷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及促进血管收缩的作用,这些机制可能与其止血效果密切相关。

在临床实践中,蚕豆花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例如,与白茅根、侧柏叶、茜草等同用,可加强凉血止血之力;若患者兼有阴虚症状,可配伍生地、麦冬、玄参等滋阴降火之品;对于久咳气虚者,则可加入黄芪、党参等益气摄血药物,实现标本兼顾。值得注意的是,蚕豆花虽药性平和,但因其来源于蚕豆植物,部分人群可能存在过敏风险,尤其对蚕豆病(G6PD缺乏症)患者应慎用或禁用,以免诱发溶血反应。

此外,蚕豆花的采集与加工也直接影响其药效。根据药典要求,蚕豆花应在晴天清晨露水干后采摘,避免雨水浸泡导致霉变。采收后需及时摊开晾晒,防止堆积发热,确保药材色泽鲜亮、气味清香。储存时应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以保证其有效成分的稳定性。

尽管蚕豆花已被药典收录并赋予明确的适应证,但其在现代医学中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目前关于其具体作用机制、有效成分分离、剂量效应关系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尚不充分。未来有必要通过多中心临床试验、动物模型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揭示其止血机理,推动其在呼吸系统出血性疾病中的广泛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传统中药正在走向世界。蚕豆花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且疗效确切的中药材,具备良好的开发前景。若能在质量控制、制剂工艺和循证医学证据方面持续提升,有望成为治疗咯血及相关出血病症的重要选择之一。

总之,蚕豆花凭借其独特的凉血止血功效,已由民间草药逐步进入国家药品标准体系,成为治疗咯血的合法中药材。这不仅是对传统医药智慧的传承与肯定,也为现代临床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项。在尊重科学、遵循规范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此类药材,将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造福更多患者。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