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百科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中药材百科
中药材柿叶黄酮辅助降压,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科24h动态血压研究
2025-10-29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尽管现代医学在降压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长期服药带来的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差以及个体差异等问题仍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中医药以其整体调节、多靶点干预的特点,逐渐受到学界与临床的广泛关注。其中,中药材柿叶黄酮因其潜在的辅助降压作用,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科重点研究的对象。

柿叶,即柿树(Diospyros kaki)的干燥叶片,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活血通络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柿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槲皮素、山柰酚及其苷类衍生物。这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调节血压的作用机制。多项体外与动物实验已证实,柿叶黄酮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减少氧化应激损伤、增强一氧化氮(NO)释放等途径,发挥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效果。

为进一步验证柿叶黄酮在真实世界中的降压潜力,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科开展了一项为期12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聚焦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作为核心评估手段。研究共纳入120例年龄在60至75岁之间的老年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且未使用或仅使用单一低剂量降压药。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维持原有生活方式与基础治疗;安慰剂组在基础上加服外观相同的安慰剂;干预组则每日服用标准化提取的柿叶黄酮制剂(含总黄酮不少于80%),剂量为300mg,分两次口服。

研究期间,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规范的生活方式指导,并在第4、8、12周末进行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同时记录白天、夜间及清晨血压波动情况。结果显示,经过12周干预后,柿叶黄酮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较基线下降约7.2 mmHg,舒张压下降4.1 mmHg,显著优于安慰剂组(收缩压下降2.3 mmHg,舒张压下降1.5 mmHg)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更为明显,提示其可能有助于改善“非杓型”血压节律——这一现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极为常见,且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密切相关。

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服用柿叶黄酮的患者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表明其抗氧化能力得到增强。同时,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标志物如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代谢产物也呈现有利变化,进一步支持了其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实现血压调控的科学假设。

安全性方面,整个试验过程中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出现轻微胃部不适,症状短暂且自行缓解。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说明在推荐剂量下,柿叶黄酮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首次通过高质量的24小时动态血压数据,系统评估了柿叶黄酮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辅助降压效果。与传统的诊室血压测量相比,ABPM能更真实地反映患者全天候的血压控制状态,避免“白大衣效应”或“隐匿性高血压”的干扰,因而结果更具临床参考价值。同时,研究强调了中医药“治未病”与“整体调节”的理念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独特优势。

当然,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例如样本量相对有限,观察周期较短,尚未涵盖不同基因型人群的响应差异。未来还需更大规模、多中心、长期随访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并探索最佳剂量、疗程及与其他降压药物的协同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科的这项严谨研究,柿叶黄酮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在辅助调控老年高血压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它不仅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新的非药物干预选择,也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在坚持科学态度和循证原则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传统药材的现代价值,或将为慢性病防控开辟一条兼具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新路径。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