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抑郁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公众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情志类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中药材合欢花因其独特的“解郁安神”功效,逐渐受到现代医学研究的关注。北京回龙观医院作为国内精神卫生领域的权威机构之一,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合欢花在抑郁障碍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
合欢花,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的干燥花序,性味甘平,归心、肝经,具有解郁安神、理气开胃的功效。中医古籍《本草纲目》中记载:“合欢蠲忿,萱草忘忧”,说明其自古以来就被用于缓解情绪不畅、忧思恼怒所致的心神不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合欢花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三萜皂苷、挥发油等,这些成分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抗炎、抗氧化及轻度镇静作用,为其在情绪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北京回龙观医院的研究团队从2018年起启动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合欢花提取物对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研究共纳入320名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标准化合欢花提取物胶囊,每日两次,连续服用8周。研究主要评估指标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睡眠质量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第4周和第8周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在焦虑/躯体化因子分和睡眠障碍维度上,合欢花组改善更为明显。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其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降低皮质醇水平有关。此外,实验组患者报告入睡时间缩短、夜间觉醒次数减少,主观睡眠质量明显提升,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患者有轻微胃部不适,整体耐受性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还发现,合欢花的疗效在病程较短、抑郁程度较轻的患者中更为突出。这提示其可能更适合作为早期干预或康复期维持治疗的辅助手段。研究负责人指出:“合欢花并非替代主流抗抑郁药物,而是通过协同作用,帮助患者更快缓解情绪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尤其适用于对西药副作用敏感或依从性较差的人群。”
在机制探索方面,研究团队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进一步开展了动物实验和神经电生理研究。通过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大鼠给予合欢花水提物干预,发现其可显著提高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促进神经元再生,并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减轻神经炎症反应。这些发现为合欢花“解郁安神”的传统功效提供了现代神经生物学解释。
尽管研究结果积极,但专家也强调需理性看待中医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角色。合欢花的质量控制、剂量标准化、长期使用的安全性等问题仍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目前,研究团队正筹备更大样本的Ⅲ期临床试验,并计划开发基于合欢花的复方制剂,以增强疗效并拓宽适应症范围。
总体而言,北京回龙观医院的这项研究不仅验证了合欢花在抑郁障碍辅助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也为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开辟了新路径。在全球范围内对天然药物兴趣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合欢花这一古老药材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相信会有更多像合欢花这样的中药成分被科学验证并应用于临床,为抑郁症患者带来更安全、温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这一探索也提醒我们,在应对复杂心理疾病时,不应局限于单一医学体系,而应倡导整合思维,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构建更加人性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模式。合欢花开,不仅象征着情感的和解,或许也将成为现代精神医学走向融合与创新的一缕清风。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