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疗效,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金钱草颗粒作为一种经典的中成药制剂,因其显著的利尿通淋、清热解毒、排石止痛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结石,尤其是小结石的辅助治疗。其疗效不仅得到了大量临床实践的验证,更获得了国家权威标准的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明确将其适应证列为“石淋”,为该药的规范使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石淋”是中医对泌尿系结石的统称,主要表现为小便涩痛、淋漓不尽、少腹拘急,或伴有血尿、腰腹绞痛等症状,与西医所称的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高度对应。中医认为,石淋多因湿热下注,煎熬尿液,日久结为砂石所致。因此,治疗原则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金钱草作为传统中药中的代表性排石药材,性味甘、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具有强大的利尿通淋、清利湿热、消肿解毒之功,正契合石淋病机的核心。
金钱草颗粒是以干燥的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全草提取精制而成的现代中成药剂型。相较于传统的汤剂煎煮,颗粒剂具有剂量准确、服用方便、吸收迅速、质量稳定等优势,更适合长期服用或急性期辅助治疗。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挥发油及多种微量元素,这些成分协同作用,可促进尿液分泌,稀释尿中结晶物质浓度,抑制晶体聚集,并通过舒张输尿管平滑肌、增强输尿管蠕动等方式,帮助微小结石顺利排出体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的记载,金钱草颗粒的功能主治明确标注为:“清利湿热,通淋,消肿。用于热淋,小便不利,水肿,石淋。” 这一官方认定,标志着金钱草颗粒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面的合法地位和临床价值得到了国家最高药品标准的认可。所谓“石淋”,即指尿中排出砂石为主要特征的病症,与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直径小于6毫米的泌尿系小结石高度吻合。这类小结石往往有较高的自然排石率,而配合金钱草颗粒治疗,可显著提高排石效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
大量临床研究也佐证了这一观点。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在常规饮水、运动的基础上,加用金钱草颗粒的患者,其结石排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排石时间平均缩短3–5天,伴随的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缓解更为迅速。此外,长期服用金钱草颗粒还可降低结石复发率,尤其适用于湿热体质或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其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少见,偶见轻度胃肠道不适,停药后即可恢复,适合门诊长期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金钱草颗粒对小结石具有良好的溶解和促排作用,但其并非万能。对于直径超过8毫米的较大结石,或已引起严重梗阻、感染、肾功能损害的病例,仍需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取石术(URS)等现代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金钱草颗粒在此类情况下更多作为辅助治疗,用于术后排石、预防再发及改善症状。
在日常使用中,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配合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适当进行跳跃运动,以增强排石效果。同时应定期复查B超或KUB(腹部平片),动态观察结石位置与大小变化,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金钱草颗粒作为源自传统中药的经典制剂,凭借其确切的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功效,已被《中国药典》正式纳入“石淋”适应证范畴,成为治疗泌尿系小结石的重要选择之一。它不仅体现了中医药“以通为用、以利为先”的治疗智慧,也展示了现代中药制剂在标准化、规范化道路上的进步。在未来,随着对其药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金钱草颗粒有望在泌尿系统结石的防治体系中发挥更加广泛而深远的作用。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