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不断提升,药食同源类植物原料的出口需求持续增长。其中,泰国石斛作为一种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的珍稀兰科植物,备受国际市场青睐。然而,由于其野生资源濒危,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必须办理相应的CITES许可证。这一要求虽然旨在保护物种资源,却也给出口企业带来了流程复杂、审批周期长等现实挑战。如何高效合规地办理泰国石斛的CITES证,并进一步提升药食原料出口效率,已成为相关从业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了解CITES证书的基本要求是合规出口的前提。CITES全称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其核心目标是确保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不会威胁到物种的生存。泰国石斛(Dendrobium spp.)因过度采挖和生态环境破坏,已被列入CITES附录Ⅱ,这意味着其国际交易必须取得出口国签发的CITES许可证,且进口国海关有权查验该文件。未持有有效CITES证书的货物将被拒绝入境,甚至可能面临罚款或没收。
对于中国进口商或加工企业而言,从泰国采购石斛原料,通常需要由泰国出口方申请CITES出口许可证。该过程涉及多个环节:首先,出口企业需向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下属的CITES管理机构提交申请,提供石斛来源证明(如人工种植基地注册信息、栽培记录等),并接受实地核查。其次,泰方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签发CITES出口许可证,并将副本发送至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CITES管理机构)。最后,中方企业在清关时需提交该证书及相关商业单据,方可完成通关手续。
尽管流程清晰,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堵点”。一是审批周期较长,尤其在旺季或资料不全时,可能耗时数周;二是部分中小型种植企业缺乏合规意识,未能提前准备种植备案和溯源材料,导致申请被退回;三是跨境沟通不畅,语言障碍和政策理解偏差容易造成信息错配。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药食原料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响应速度。
为提升出口效率,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
第一,提前布局,建立合规供应链体系。 企业应优先选择已获得CITES注册资质的泰国石斛种植基地合作,并要求对方提供完整的种植档案、批次编号及可持续采收证明。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保原料来源可追溯、资质可验证,从根本上降低合规风险。
第二,加强与中泰两国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 建议企业指定专人负责CITES事务,定期关注泰国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林草局发布的最新政策动态。必要时可委托具备资质的国际认证代理机构协助办理,提高材料准备的专业性和通过率。同时,利用数字化平台提交电子申请,缩短行政流转时间。
第三,推动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 鼓励企业建立内部溯源管理系统,对每一批次石斛原料赋予唯一编码,实现从种植、采收、加工到出口的全流程数据记录。这不仅有助于快速响应CITES审查要求,也为未来参与国际绿色贸易认证打下基础。
第四,探索“绿色通道”机制。 对于信誉良好、合规记录优异的企业,可尝试向中泰双方申请纳入“CITES快速审批试点名单”。部分地区已开始试行对人工培植来源的附录Ⅱ物种简化审批流程,符合条件的企业有望享受优先审评、缩短办证周期等便利措施。
此外,随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深入实施,中泰之间在动植物检验检疫、原产地规则等方面的协调也在不断加强。企业可借此机遇,推动建立双边CITES互认机制,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总之,泰国石斛作为高价值药食原料,其出口不仅关乎企业利益,更涉及生态保护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平衡。面对CITES证书办理的现实挑战,唯有坚持合法合规、前置管理、科技赋能与政企协同,才能真正实现“提速不降质”。未来,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具备完善生态责任体系的企业将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强竞争力。加快构建透明、高效、可追溯的药食原料出口通道,不仅是应对当前瓶颈的务实之举,更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绿色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