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不断提升,西洋参作为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的重要原料,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加拿大作为全球优质西洋参的主要产地之一,其出产的西洋参因生长环境纯净、有效成分含量高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我国对进口中药材及食品原料实施严格的检疫和监管制度,如何确保加拿大西洋参顺利通关并符合国内标准,成为进出口企业、中医机构以及保健品生产商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国对进口动植物源性产品实行严格的检验检疫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所有进口的西洋参均属于植物源性中药材,必须接受海关总署指定机构的检疫审批和现场查验。企业在进口前需向所在地直属海关申请办理《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提交包括原产地证明、植检证书、加工工艺说明等在内的完整资料。若申报用途为药用,则还需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备案;若用于食品添加,则需符合《食品安全法》及相应食品标准。
在原产地环节,加拿大出口商必须确保所产西洋参来自注册备案的种植基地,并由加拿大食品检验署(CFIA)出具官方植物检疫证书(Phytosanitary Certificate)。该证书是进口国判断产品是否携带病虫害、是否符合检疫要求的核心依据。证书中需注明批次信息、处理方式(如是否经过干燥、熏蒸等)、以及确认未携带我国禁止入境的有害生物,例如人参疫霉菌、西洋参黑斑病菌等。此外,出口前还应进行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等项目的检测,确保产品符合我国《药典》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限量要求。
进入中国口岸后,海关将依据风险等级对进口西洋参实施分级查验。对于首次进口或来源地存在疫情风险的货物,通常会采取全批抽样检测。检测项目不仅包括常规的农残(如有机氯、有机磷类)、重金属(铅、镉、汞、砷)、二氧化硫残留,还可能涉及黄曲霉毒素、微生物污染等食品安全指标。若检测结果不符合我国标准,整批货物将被退回或销毁,企业也将面临信用记录影响和后续监管加严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加拿大西洋参品质优良,但其加工方式与我国传统习惯存在一定差异。例如,部分加拿大产品采用硫磺熏蒸以延长保质期,而我国《中国药典》明确规定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不得超过150mg/kg。因此,进口商在采购时应特别关注加工工艺,优先选择无硫或低硫处理的产品,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作为佐证。
针对不同用途的进口路径,企业也需做出合理规划。若用于中药饮片或中成药生产,应按照中药材进口流程操作,取得《进口药材批件》并完成口岸检验;若用于保健食品原料,则需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管理,并配合完成功能评价和安全性评估;若仅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则必须确认该品种已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名单(即“药食同源”目录)。目前,西洋参尚未被列入我国现行的药食同源目录,因此不得随意添加至普通食品中销售,否则将构成违法行为。
为提高通关效率并降低合规风险,建议进口企业提前与专业代理机构合作,全面了解政策动态,建立完善的溯源体系。同时,可积极参与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境外种植基地考察与认证工作,推动加拿大优质参源纳入我国认可的准入名单。此外,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进口西洋参的质量评价与临床应用研究,也有助于为其在国内市场的合法化使用提供科学支撑。
总之,加拿大西洋参虽具备良好的品质基础,但要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并实现合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我国在检疫、安全、用途分类等方面的多重监管要求。唯有做到源头可控、过程可溯、标准对标,才能真正打通从田间到终端的绿色通道,让这一优质天然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国民健康需求。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