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药材及以中药为基础的健康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其中,阿胶作为一种传统滋补佳品,因其具有补血养颜、滋阴润燥的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然而,当阿胶原料或相关药食同源中药材从中国出口至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时,常常面临严格的检疫与通关挑战。了解并掌握这些国家的进口政策与流程,对于企业顺利开展国际贸易至关重要。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动植物源性产品的进口实施极为严格的生物安全监管制度。阿胶的主要原料为驴皮,属于动物源性成分,因此在进入澳新市场前,必须通过两国农业与食品安全部门的严格审查。以澳大利亚为例,其进口管理由澳大利亚农业、渔业和林业部(DAFF)负责,所有动物源性产品均需符合《生物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口商必须提前申请进口许可证,并提交详细的材料,包括原料来源地、加工工艺、兽医卫生证书以及无特定疫病(如口蹄疫、炭疽等)的证明文件。
在新西兰,类似的规定由初级产业部(MPI)执行。新西兰对进口动物源性产品实行风险分级管理制度,阿胶作为高风险产品,需提供原产国官方出具的卫生证书,证明其生产过程符合国际动物卫生标准。此外,产品还需经过指定实验室的检测,确保不含违禁添加剂、重金属残留或致病微生物。值得注意的是,两国均要求阿胶原料的生产工厂必须在官方注册并接受定期审核,部分情况下还需进行现场检查。
除了动植物检疫要求外,药品与食品的身份界定也是影响通关的关键因素。在澳新两国,产品的最终用途决定了其监管类别。如果阿胶以“膳食补充剂”或“传统草药”名义进口,则需符合相应的保健品管理法规。例如,在澳大利亚,此类产品需在澳大利亚治疗商品管理局(TGA)进行登记,列入澳大利亚治疗产品登记册(ARTG)。登记过程中,企业需提供成分清单、功效声明、安全性评估报告以及标签合规性说明。若产品宣称具有治疗功能,则可能被归类为处方药或非处方药,审批流程将更加复杂且耗时更长。
而在新西兰,类似产品需向新西兰药品与医疗器械安全局(Medsafe)申报,并遵循《天然健康产品法案》的相关规定。近年来,新西兰加强了对进口保健品的标签管理,要求所有中文标签必须附有英文翻译,且不得含有夸大或误导性宣传用语。例如,“补血圣品”“延年益寿”等传统中医表述可能被视为未经证实的疗效声明,导致产品被拒入境。
针对中药材的整体进口,澳新两国也设有专门的准入机制。以澳大利亚为例,部分传统中药材已被列入“允许进口的植物源性产品清单”,但前提是必须经过辐照或热处理以杀灭潜在虫卵和病原体。同时,所有植物材料需随附原产地植物检疫证书,并注明批次、数量及处理方式。对于未列入清单的品种,则需提交科学评估报告,证明其不会对当地生态造成威胁。
为了提高通关效率,建议企业在出口前做好充分准备。第一,应与目的地国的进口代理商或专业清关公司合作,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第二,确保所有文件真实、完整、可追溯,特别是原产地证明、检验报告和加工记录;第三,提前进行产品合规性测试,避免因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导致退运或销毁;第四,关注标签与包装规范,确保符合当地语言和法规要求。
此外,随着中澳、中新自贸协定的深化,部分中药材的关税已逐步降低甚至归零,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贸易环境。但与此同时,监管标准也在同步提升,合规成本不容忽视。企业应树立长期合规意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把控原料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
总之,阿胶原料及药食同源中药材进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既面临机遇也充满挑战。只有深入了解两国的检疫政策、药品食品分类标准及通关流程,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实现顺畅出口。在全球健康消费趋势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合规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出海路径,将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