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2025人才大战:既懂中药又懂食品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2025-10-21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消费者对养生保健需求的持续升温,中药与食品产业的融合日益紧密。药食同源理念的广泛传播,推动了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中式滋补品等新兴品类的蓬勃发展。然而,在这一蓬勃发展的背后,一个严峻的问题逐渐浮现:既懂中药又懂食品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稀缺,已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

在传统认知中,中药学属于医药领域,强调药材的性味归经、配伍禁忌和临床疗效;而食品科学则聚焦于营养成分、加工工艺、食品安全与感官体验。两者分属不同学科体系,人才培养路径也截然不同。中药专业学生往往缺乏食品工程、产品开发和市场运营的知识,而食品专业的毕业生又普遍对中药材的特性、功效机理及法规标准了解不足。这种知识结构的割裂,使得企业在研发药食同源产品时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以当前热销的即食阿胶糕、枸杞原浆、人参咖啡、灵芝燕麦饮等产品为例,其成功不仅依赖原料品质,更取决于配方设计是否科学、口感是否适口、保质期是否稳定、标签标识是否合规。这需要研发人员既掌握中药材的药理作用与使用规范,又能运用现代食品技术进行工艺优化与安全控制。然而,现实中具备这种跨界能力的人才凤毛麟角。许多企业不得不高薪外聘或内部培养,耗时耗力且成效有限。

更为复杂的是,药食同源产品的监管边界模糊,涉及《食品安全法》《中医药法》《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等多重法规。例如,哪些中药材可以合法添加到普通食品中,需依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名单”(俗称“药食同源目录”)。该目录动态调整,企业必须紧跟政策变化。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懂技术,还需熟悉政策法规、注册申报流程及知识产权保护,这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

2025年即将到来,健康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据相关机构预测,中国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将在未来三年突破5000亿元,其中药食同源类产品占比将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国家对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多地出台政策鼓励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化。在此背景下,人才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若不及时破解复合型人才短缺难题,行业发展或将陷入“有市场无产品、有技术无人才”的困境。

解决这一问题,亟需从教育体系、企业实践与政策引导三方面协同发力。首先,高等院校应加快学科交叉融合,设立“中药食品科学”“健康食品工程”等新兴专业方向,构建涵盖中药学、食品科学、营养学、市场营销与法规管理的课程体系。鼓励双学位、辅修制度,推动中医药院校与综合性大学食品学院联合办学,培养具备双重知识背景的毕业生。

其次,企业应主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设立专项奖学金、开展定向委培等方式,提前锁定优质生源。同时,加强在职员工的跨领域培训,鼓励中药研发人员学习食品工艺,食品工程师系统学习中医药基础知识,打造内部“复合型团队”。

最后,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将药食同源复合型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在落户、住房、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的能力评价标准,推动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建设。此外,加快药食同源目录扩容与审批流程优化,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清晰的政策环境。

可以预见,未来的健康产业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在2025年前抢占复合型人才高地,谁就将在药食融合的新赛道上赢得先机。这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中医药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全球传播。唯有打破学科壁垒,打通产教链条,才能真正实现“让中药走进厨房,让食品承载健康”的美好愿景。

人才兴,则产业兴。面对这场悄然打响的“2025人才大战”,我们不能再等。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