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供应链金融:如何盘活中药材行业的“沉睡资产”?
2025-10-21

在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中药材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市场潜力日益凸显。然而,尽管需求不断增长,许多中药材种植户、加工企业及中小型贸易商却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背后,是大量“沉睡资产”的存在——库存的药材、未变现的应收账款、尚未完成交易的订单等,因缺乏有效的价值评估和信用背书机制,难以转化为流动资金。而供应链金融,正成为唤醒这些沉睡资产的关键钥匙。

中药材行业的资产“沉睡”现象由来已久。一方面,中药材生长周期长,从种植到采收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期间投入大、回报慢;另一方面,药材采收后需经过晾晒、分级、仓储等环节,才能进入流通体系,导致大量资金被积压在库存中。此外,由于行业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参差不齐,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药材价值,普遍持谨慎态度,不愿提供贷款。这使得产业链上的中小主体,尤其是农户和初级加工企业,常常陷入“有货无钱、有钱无货”的困境。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以真实交易为基础,依托核心企业或平台的信用,将整条产业链上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打通,实现资产的流动性转化。在中药材领域,这一模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落地。例如,基于仓储药材的动产质押融资:通过第三方监管仓库对库存药材进行登记、评估和监控,银行或金融机构据此发放贷款,使存货变为可抵押资产。又如,应收账款保理:当药材销售给大型药企或医院后,中小供应商可将未到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公司,提前获得资金回笼,缓解现金流压力。

更为创新的是“订单融资”模式。在中药材采购季节,种植户或合作社与下游制药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后,可凭真实订单向金融机构申请预付款或贷款,用于支付种子、化肥、人工等成本。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前端资金短缺问题,也增强了交易的确定性,降低了违约风险。而随着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药材的溯源信息、生长环境数据、质检报告等均可上链存证,进一步提升了资产的可信度和透明度,为金融机构风控提供有力支撑。

要真正盘活中药材行业的沉没资产,还需构建一个多方协同的生态系统。首先,需要建立权威的药材质量评级与价格指数体系。目前,中药材价格波动大,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估值困难。政府或行业协会可牵头制定分类分级标准,并联合大数据平台发布动态价格指数,为金融产品定价提供依据。其次,应推动仓储物流的数字化升级。现代化冷链仓储、智能监控系统不仅能保障药材品质,还能实时反馈库存状态,满足金融机构对押品管理的要求。

此外,核心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大型中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集团应发挥链主作用,将其信用延伸至上下游中小供应商。例如,通过确权应付账款、提供增信担保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专属产品,如“中药材仓单贷”“产地贷”“采收期专项贷”等,精准匹配行业周期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控制仍是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药材易受气候、病虫害影响,且部分品种存在囤积炒作现象,价格波动剧烈。因此,金融机构需结合气象数据、市场行情、历史交易记录等多维度信息,建立动态预警机制。同时,引入保险机构参与,开发价格保险、质量险等产品,形成“金融+科技+保险”的风险共担格局。

未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支持力度加大,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药材供应链金融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那些曾经“躺”在仓库里的黄芪、当归、党参,将不再只是静态的商品,而是可以流动、可增值的资本。这不仅能够提升整个行业的资金效率,也将助力更多农户增收致富,推动中医药资源从“原生态”走向“高价值”。

总而言之,供应链金融不是简单的资金输送,而是一场关于信任重构与价值释放的变革。在中药材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唯有让沉睡的资产“醒”过来、“动”起来,才能真正激活全产业链的活力,书写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