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健康养生产品的关注度持续提升,燕窝作为一种传统滋补佳品,市场需求逐年增长。其中,印尼作为全球最大的燕窝产地之一,其出口至中国的燕窝产品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然而,由于燕窝产业链长、中间环节复杂,市场上长期存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与行业健康发展。为规范市场秩序,保障食品安全,中国海关总署联合印度尼西亚相关部门推出了“印尼燕窝溯源码新规”,标志着燕窝进口进入全面可追溯时代。
根据新规,自2023年起,所有从印度尼西亚进口至中国的食用燕窝产品,必须加贴由中印尼两国共同认可的“溯源二维码”。该二维码是燕窝产品身份的“电子身份证”,记录了从燕屋采集、加工、检验到出口全过程的关键信息。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该批次燕窝的产地、生产日期、加工厂注册号、检验检疫结果、出口商及进口商信息等详细内容。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透明度,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高效的数据支持,极大增强了食品安全的可控性。
溯源码系统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19年,中国就已开始推动燕窝产品的溯源体系建设,初期主要针对马来西亚和印尼部分试点企业。经过数年技术完善与制度磨合,如今的溯源系统已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在印尼端,每一家获得中国注册资格的燕窝加工厂都需将原料燕屋编号、采收时间、初加工流程等数据上传至国家燕窝监管平台;在中国端,海关通过对接该平台,实现入境查验时自动核验溯源信息。一旦发现信息不全或异常,相关产品将被拒之门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规不仅适用于成品即食燕窝,也涵盖了干燕窝、冰糖燕窝等各类以燕窝为主要成分的食品原料。这意味着,无论是终端零售品牌还是代工生产企业,只要使用印尼进口燕窝作为原料,就必须确保其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对于国内众多燕窝品牌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重塑品牌形象的机遇。合规成本虽有所上升,但正品保障带来的消费者信赖将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除了燕窝,这一溯源机制也为其他药食同源原料的进口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近年来,随着《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不断扩容,如人参、枸杞、茯苓、百合等传统中药材作为食品原料的使用日益广泛。然而,这些产品在跨境流通中同样面临质量参差、农残超标、虚假标注等问题。借鉴燕窝溯源码的成功经验,未来有望在更多高价值、高风险的药食原料中推行类似的全程追溯体系。
实现有效溯源,关键在于标准统一与多方协同。首先,出口国需建立严格的产地认证和生产监管制度,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可靠;其次,进口国应强化入境查验能力,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提升信息核验效率;最后,企业作为责任主体,必须主动接入溯源系统,杜绝“一码多用”或“套码”行为。只有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公众监督三位一体的治理格局,才能真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安全管控。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溯源码不仅是辨别真伪的利器,更是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重要工具。每一次扫码查询,都是对市场诚信的一次投票。随着公众溯源意识的增强,那些拒绝透明化、逃避监管的品牌终将被淘汰。反过来,坚持合规经营的企业则能通过溯源系统积累口碑,赢得市场先机。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进步与政策完善,食品与药材原料的溯源体系将逐步覆盖更多品类和国家。印尼燕窝溯源码新规的落地,不仅是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提升的缩影,也标志着全球农产品贸易正朝着更加透明、可信的方向迈进。对于行业而言,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安全承诺。唯有坚守品质底线,拥抱透明规则,才能在这场健康消费的升级浪潮中行稳致远。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