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绿色智能制造体系!药食中药材加工怎么降能耗?
2025-10-21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绿色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作为传统中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材加工作为连接农业与医药工业的关键环节,其能耗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在保障药材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构建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绿色智能制造体系,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

中药材加工通常包括清洗、干燥、切片、炮制、灭菌等多个环节,其中干燥和高温炮制是能耗最高的工序。传统的加工方式多依赖燃煤、燃油锅炉或电加热设备,不仅能源利用率低,而且容易产生大量碳排放和污染物。此外,粗放式的生产管理也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因此,推进中药材加工向绿色智能制造转型,既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路径。

首先,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是降低能耗的核心手段之一。通过部署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智能算法,可以实时监测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风速、能耗等关键参数,并根据药材种类和工艺要求自动调节设备运行状态。例如,在干燥环节采用基于AI预测模型的温湿度联动控制技术,能够精准控制干燥曲线,避免过度加热或长时间运行,从而显著降低电能或热能消耗。同时,系统还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工艺参数,实现持续节能改进。

其次,推广清洁能源替代传统高碳能源是绿色制造的重要支撑。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中药材干燥中的应用已初见成效。例如,太阳能热风干燥系统利用光伏板供电驱动风机和温控装置,结合保温材料和智能遮阳设计,可在晴好天气下实现零碳运行;而空气源热泵干燥机则通过“搬运”环境热量实现高效供热,能效比可达传统电加热的3倍以上。在具备条件的产区,还可建设以农林废弃物为燃料的生物质锅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化石能源依赖。

再者,集成化、模块化的智能装备有助于提升整体能效。传统中药材加工厂往往设备分散、布局混乱,导致能量传输损耗大、维护成本高。通过构建集清洗、干燥、分选、包装于一体的智能化生产线,不仅可以缩短物料流转路径,减少中间环节的能量损失,还能实现自动化调度与集中管理。例如,某现代化中药饮片企业引入全自动真空低温干燥线,配合智能输送系统和在线检测设备,使单位产量能耗下降超过30%,同时大幅提升了产品均一性和稳定性。

此外,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为能耗监控与优化提供了有力工具。通过建立中药材加工全过程的数字孪生系统,企业可以对每一批次药材的加工路径、能耗构成、设备效率进行可视化追踪与分析。管理者可据此制定差异化的节能策略,如错峰用电、设备轮休、能效考核等。同时,平台还可对接政府碳排放监管系统,助力企业完成碳足迹核算与绿色认证,提升市场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智能制造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涉及管理模式和产业链协同的变革。中药材产地分散、品种繁多、标准不一,给规模化、智能化加工带来挑战。因此,应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区域性共享加工中心,整合周边小农户和合作社的原料资源,统一标准、集中处理,发挥规模效应以摊薄单位能耗。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适用于不同药材特性的低能耗加工技术研发,如微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等新型绿色工艺的应用。

最后,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不可或缺。地方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绿色信贷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节能技改和智能化升级。同时,将中药材加工纳入国家绿色制造示范项目范畴,设立专项基金,培育一批标杆企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综上所述,构建绿色智能制造体系是破解中药材加工高能耗难题的根本出路。通过智能化控制、清洁能源替代、集成化装备、数字化管理和产业链协同,不仅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还将推动中医药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完善,中药材加工有望成为绿色制造的典范领域,为传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