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中药材质量和安全的关注日益提升,中药追溯体系的建设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国家相关部门持续推进中医药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目前已建成覆盖113种常用药食同源及临床常用中药材的追溯平台。这一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中药材从种植、采收、加工、流通到销售全过程的信息上链,确保每一味药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为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那么,这些药食中药材究竟是如何“上链”的?其背后的技术逻辑与实施路径又是什么?
首先,中药材上链的第一步是建立标准化的数据采集体系。以人参、枸杞、黄芪、当归、茯苓等113种重点中药材为例,平台要求从源头——即种植基地开始,就对产地环境、种子种苗来源、种植过程中的施肥用药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这些信息通过物联网设备(如土壤传感器、气象站)和人工填报相结合的方式录入系统,形成初始数据包。这些数据不仅是质量控制的基础,也是后续上链的关键内容。
接下来,便是“上链”环节的核心——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特别适合用于构建可信的追溯系统。当中药材的生产信息被采集后,系统会将其生成唯一的数字身份标识(如二维码或RFID标签),并将关键节点数据加密后写入区块链。例如,某批次黄芪在甘肃某基地完成采收后,其采收时间、负责人、初加工方式等信息会被打包成一个“区块”,经共识机制验证后添加到链上。此后,每一次流转——包括运输、质检、仓储、批发、零售——都会生成新的记录并链接到前序区块,形成一条完整、透明、不可篡改的“数据链条”。
这种上链机制不仅提升了信息的真实性,也极大增强了监管效率。监管部门可通过平台实时调取任意一味药材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快速定位问题源头。例如,若某批次枸杞被检测出农残超标,系统可在几分钟内回溯其种植户、用药记录、加工企业及流通路径,迅速启动召回程序,最大限度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对于消费者而言,扫码即可查看药材“前世今生”已成为现实。在药店或电商平台购买已接入追溯系统的中药材时,只需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该产品从田间到货架的全过程信息,包括产地地图、种植周期、检测报告、物流轨迹等。这种透明化的消费体验,显著提升了公众对中药产品的信任度,尤其在药食同源类中药材(如山药、莲子、百合、龙眼肉等)领域,更契合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需求。
当然,中药材上链并非一蹴而就。当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数据采集的标准化程度不足,部分地区仍依赖手工填报,存在信息滞后或误差;二是中小种植户和加工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难以承担系统接入成本;三是不同地区、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孤岛问题尚未完全打通,影响了追溯网络的整体效能。
为此,相关部门正推动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接口规范,并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搭建区域性追溯联盟。同时,通过财政补贴、技术培训等方式支持中小农户参与数字化改造。一些省份已试点“一品一码”制度,要求所有进入市场的重点中药材必须具备可追溯编码,倒逼产业链各环节主动对接平台。
展望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中药追溯平台将不仅局限于“溯源”,还将拓展至质量预测、供需匹配、品牌建设等多个维度。例如,通过分析历年气候与药材有效成分的关系,系统可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种植建议;通过追踪市场消费数据,助力企业优化产能布局。
可以说,113种中药材的成功上链,标志着我国中医药现代化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理念的革新——让传统中药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真正实现“道地药材可信赖,百姓用药更安心”。随着更多品种纳入追溯体系,一个更加透明、高效、安全的中医药生态正在加速成型。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