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2025药食同源消费报告:年轻人为何为“熬夜水”买单?
2025-10-21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觉醒与消费观念的转变,药食同源理念在中国年轻群体中迅速升温。从“保温杯里泡枸杞”到“办公室常备黄芪水”,再到如今风靡社交平台的“熬夜水”,年轻人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传统养生文化。而“熬夜水”这一新兴饮品的爆火,正是2025年药食同源消费趋势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

所谓“熬夜水”,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水,而是以人参、黄芪、灵芝、红枣、枸杞等具有补气养阴、安神助眠功效的中药材为原料,搭配现代饮品工艺制成的功能性草本饮料。这类产品主打“熬夜护肝”“提神不伤身”“边熬边养”的消费场景,精准击中了当代年轻人在高强度工作与生活节奏下的健康焦虑。

为什么是年轻人?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90后”与“00后”已占据药食同源消费人群的68%,其中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的白领、自由职业者、互联网从业者成为核心购买力。他们普遍面临作息不规律、长期加班、精神压力大等问题,却又难以彻底改变“熬夜赶工”“深夜刷剧”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矛盾之下,“熬夜水”提供了一种心理补偿机制——既满足了熬夜的现实需求,又通过“养生”行为缓解了负罪感。

一位27岁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坦言:“我知道熬夜不好,但项目上线前通宵是常态。喝一瓶‘熬夜水’,至少让我觉得自己在努力保护身体。”这种“边作死边自救”的消费心理,正是“熬夜水”走红的情感基础。

从“无效养生”到“科学进补”

早期的养生行为多停留在“自我安慰”层面,如泡枸杞、敷眼膜、穿秋裤等,被戏称为“朋克养生”。而如今的年轻人更追求“看得见效果”的功能性产品。他们不再盲目相信传统偏方,而是倾向于选择经过配方优化、成分透明、具备一定临床依据的药食同源产品。

“熬夜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背后的专业研发支持。许多品牌联合中医药高校或科研机构,对古方进行现代化改良,采用低温萃取、纳米乳化等技术提升有效成分吸收率。例如,某热销品牌推出的“元气瓶”中,人参皂苷含量经第三方检测达到每100ml含15mg,并标注适用人群与每日建议摄入量,极大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感。

此外,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也推动了产品的精准迭代。通过用户评价与复购数据,品牌不断调整甜度、口感、包装规格,甚至推出“晚安版”(含酸枣仁)与“提神版”(含西洋参),实现个性化定制。

社交属性助推传播裂变

在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熬夜水”早已超越单纯的商品范畴,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大量KOL分享“我的深夜办公搭子”“连续熬夜一周实测反馈”等内容,引发广泛共鸣。不少用户晒出办公桌上的“养生三件套”:咖啡、眼药水、熬夜水——前者提神,后者“赎罪”。

这种“打卡式养生”不仅强化了产品的仪式感,也构建起特定圈层的身份认同。饮用“熬夜水”不再只是个体健康管理行为,更是一种向外界传递“我虽忙碌但自律”“我重视生活质量”的社交信号。

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市场热度高涨,药食同源消费品仍面临监管模糊、标准缺失、夸大宣传等问题。部分产品打着“中药配方”旗号,却未明确标注药材来源与禁忌人群,存在潜在安全风险。2025年,国家相关部门已启动《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对功能性食品的成分审查与广告合规管理,推动行业走向规范化。

展望未来,药食同源消费将更加细分与智能化。结合AI健康评估、可穿戴设备数据,个性化推荐的“定制熬夜水”或将出现;而与中医体质辨识系统联动的智能饮品机,也有望进入写字楼与共享空间。

可以预见,在健康焦虑与生活现实的夹缝中,年轻人不会轻易告别熬夜,但他们正在学会用更聪明的方式与之共处。“熬夜水”的流行,不只是一个消费现象,更是新一代在快节奏社会中寻求身心平衡的文化缩影。他们未必能彻底改变生活方式,但至少,他们愿意为“更好的自己”多付一杯水的钱。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