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灵芝黄曲霉毒素超标退运!药食原料怎么控霉变?
2025-10-21

近年来,中药材及药食同源原料因质量安全问题被退运的事件屡见不鲜,其中“灵芝黄曲霉毒素超标”尤为引人关注。2023年,某批次出口灵芝产品因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1含量超出国际标准,被目的国海关拒绝入境并强制退运,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药食原料安全控制的警钟。作为传统滋补佳品和现代保健品的重要原料,灵芝本应以“养生”之名造福大众,却因霉变污染成为安全隐患,这背后暴露出的是从种植、采收到储运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漏洞。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尤其对肝脏损害显著。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Ⅰ类致癌物,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对食品和药材中的黄曲霉毒素设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以灵芝为例,许多国家要求黄曲霉毒素B1不得超过5μg/kg,总黄曲霉毒素(B1+B2+G1+G2)不超过10μg/kg。一旦超标,不仅面临退运、销毁,更可能引发食品安全危机,严重损害企业信誉与行业形象。

那么,为何灵芝这类干燥药材仍会滋生黄曲霉毒素?根本原因在于其生长与加工环节极易受温湿度影响。灵芝属于木腐真菌,人工栽培多采用段木或代料(如木屑、棉籽壳等)培养,若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环境湿度过高或通风不良,便为杂菌尤其是霉菌提供了滋生温床。采收后若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充分,残留水分过高(通常要求水分低于12%),在储存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二次霉变。此外,部分农户或加工企业为降低成本,忽视规范操作,仓储条件简陋,缺乏温湿度监控设备,导致原料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进一步加剧霉变风险。

要有效防控药食原料的霉变问题,必须构建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在源头种植阶段,应推广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选用优质菌种,确保培养料彻底灭菌,控制接种环境洁净度,定期监测空气中的微生物负荷。同时,优化栽培环境参数,保持适宜的温度(25-28℃)、相对湿度(85%-90%)和良好通风,避免冷凝水积聚,减少霉菌滋生机会。

其次,在采收与初加工环节,必须做到“及时、快速、彻底”干燥。灵芝采收后应在24小时内进入烘干程序,推荐使用低温热风循环干燥或真空冷冻干燥技术,避免高温破坏活性成分。干燥过程中应分阶段控温,确保内外水分均匀蒸发,最终产品水分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干燥场所应清洁、防潮、防虫,杜绝交叉污染。

再者,仓储与物流管理是防霉的关键防线。成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专用仓库,配备温湿度自动监测与报警系统,相对湿度控制在60%以下。建议采用密封包装结合脱氧剂或干燥剂,必要时可使用气调贮藏技术抑制微生物活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雨淋、暴晒和长时间滞留高温环境,冷链或恒温运输对于高价值药材尤为重要。

此外,检测与追溯体系不可或缺。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自检机制,对每批次原料进行黄曲霉毒素专项检测,优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等高灵敏度方法,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同时,推动信息化追溯系统建设,实现从产地到终端的全程可查可控,一旦发现问题可迅速定位源头,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扩散。

最后,行业监管与标准建设亟需加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药食同源原料的安全限量标准,强化出口检验检疫力度,推动国内外标准对接。同时,加强对中小生产主体的技术培训与政策引导,提升全行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与防控能力。

灵芝本为“仙草”,不应因管理疏忽沦为“毒源”。唯有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严守安全底线,才能真正保障药食原料的品质与信誉,让传统中医药在现代社会走得更远、更稳。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