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健康养生产品的关注日益提升,燕窝作为传统滋补佳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然而,进口燕窝的质量安全与合规管理问题也愈发受到重视。特别是自2023年起,中国海关总署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推出了一系列针对进口食品原料的监管新规,其中涉及燕窝APO(Animal Product Origin)注册制度的调整,对从印尼等主要产地进口燕窝的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备案与准入要求。
根据最新规定,所有计划向中国出口燕窝的境外生产企业,必须完成中国海关总署的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即APO注册),并纳入《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这一制度旨在加强对动物源性食品源头的管控,确保产品可追溯、质量可控。对于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燕窝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规范发展的重要契机。
首先,企业需明确自身是否属于“动物源性食品”类别。燕窝作为金丝燕的唾液分泌物,被归类为动物源性产品,因此必须遵守APO注册流程。注册主体应为在印尼境内合法注册、具备生产资质的燕窝加工厂,而非贸易公司或中间商。这意味着出口企业必须拥有独立的加工场所、完善的卫生管理体系以及符合中国标准的检测能力。
注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企业需通过印尼农业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向中国海关总署提交申请材料,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厂区平面图、生产工艺流程、HACCP体系认证文件、兽医卫生证书模板等。第二,中国海关总署将组织专家进行资料审核,并可能派遣检查组赴印尼实地验厂。第三,审核通过后,企业将被授予唯一的注册编号,并列入官方认可名单,方可对华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起,中国进一步强化了对燕窝产品的全链条追溯管理。每一批次进口燕窝必须附带由印尼官方出具的《兽医卫生证书》,证书中需明确标注原料来源地、加工企业注册号、生产日期、批次号及检测结果。同时,产品外包装须加贴中文标签,标明品名、净含量、原产国、进口商信息及“本产品经高温灭菌处理”等提示语。
此外,药食同源背景下的燕窝进口还需关注其用途分类。若燕窝拟作为普通食品原料进口,需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燕窝》(GB 31609-2023)的相关要求,重点检测亚硝酸盐、重金属、微生物及真菌毒素等指标。而若用于保健食品或药品原料,则需额外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提供功效成分分析报告、毒理学评价资料及临床应用依据。
对于国内进口商而言,合规备案同样不可忽视。企业在首次进口前,应向所在地海关办理进口食品收货人备案,提交营业执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件及与境外供应商的合同协议。海关将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实施分级管理。高信用等级企业可享受快速通关、优先查验等便利措施,而失信企业则面临加严监管甚至暂停进口资格。
为了应对新规带来的合规压力,建议中印两国企业加强协作。印尼方面可由行业协会牵头,统一组织培训,指导中小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方进口商则应建立供应商审核机制,定期开展现场考察,确保供应链稳定可靠。同时,双方可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提升报关、检验、物流各环节效率。
最后,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是政策制定的重要考量。新规定要求所有上市销售的进口燕窝产品必须实现“一物一码”追溯,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产品从养殖、加工到运输的全过程信息。此举不仅增强了透明度,也有助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
综上所述,燕窝APO注册新规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对进口食品监管进入精细化、国际化的新阶段。对于印尼燕窝产业而言,虽然短期内可能面临成本上升和流程复杂化的挑战,但从长远看,规范化运作有助于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拓展更广阔的中国市场。相关企业应主动适应政策变化,强化内部管理,把握发展机遇,在合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