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药材的加工与储存过程中,为了防止霉变、虫蛀以及保持药材色泽,部分不法商贩或传统工艺中曾广泛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然而,这种做法会导致中药材中残留二氧化硫,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刺激呼吸道、损害肝肾功能,甚至引发过敏反应。因此,近年来国家对中药材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提出了严格控制标准,推动行业向绿色、安全、规范的方向发展。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多数中药材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150 mg/kg,部分敏感药材如山药、百合、银耳等更是要求控制在400 mg/kg以下。这一标准的实施,倒逼中药材加工企业必须摒弃传统的硫熏工艺,探索科学、环保的替代脱硫技术。
目前,中药材脱硫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源头控制,杜绝硫磺熏蒸;二是对已熏硫药材进行脱硫处理,降低残留量。在源头控制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现代干燥技术替代硫熏。例如,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等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去除药材中的水分,还能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霉变。特别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能在低温下快速脱水,最大限度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和天然色泽,已成为高端中药材加工的重要手段。
对于已经经过硫熏处理的中药材,脱硫处理成为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常见的脱硫方法包括水洗法、气调法、超声波清洗法和化学中和法等。水洗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脱硫方式,通过清水反复浸泡和冲洗,可有效溶解并去除药材表面及部分内部的亚硫酸盐。但该方法存在局限性,如对质地致密的药材脱硫效果有限,且可能导致水溶性有效成分流失。
为进一步提升脱硫效率,超声波辅助清洗技术应运而生。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的空化效应,能够增强水分子对药材组织的渗透能力,从而更彻底地清除内部残留的二氧化硫。实验表明,超声波结合温水清洗可在短时间内将山药、白芷等药材的二氧化硫残留量降低至国家标准以内,同时对多糖、黄酮等活性成分的影响较小。
此外,气调贮藏技术也在脱硫后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调节贮藏环境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比例,抑制微生物活动和氧化反应,延长药材保质期,减少后续加工中再次熏硫的可能性。该技术特别适用于根茎类、花类等易腐药材的长期保存。
值得注意的是,化学中和法虽然脱硫效率高,但因可能引入新的化学残留物,存在安全性争议,尚未被广泛推广。相比之下,物理方法因其无污染、操作简便、成本可控等优势,正逐渐成为主流选择。
除了技术革新,监管体系的完善同样不可或缺。近年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不断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抽检力度,建立从产地到市场的全链条追溯系统,严厉打击非法硫熏行为。同时,鼓励中药材种植基地实行规范化管理(GAP),推动“无硫药材”品牌建设,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也在积极推动脱硫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例如,多地已建立中药材初加工中心,集中配备现代化干燥与检测设备,为农户提供标准化服务,既降低了个体加工带来的质量风险,也提高了整体产业水平。
未来,随着消费者对中医药安全性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中药材脱硫将不再仅仅是合规要求,更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只有坚持绿色加工理念,融合先进科技手段,才能真正实现“药材好,药才好”的目标。
总之,严控二氧化硫残留是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淘汰落后的硫熏工艺,推广应用高效、环保的脱硫技术,并辅以严格的监管与行业自律,中药材加工业正在迈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不仅是对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更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高度负责。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