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配方颗粒入医保!药食中药材需求能增多少?
2025-10-2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持续支持与政策推动,中药配方颗粒正式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成为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一政策不仅标志着中医药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也为整个中药材产业链带来了深远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药食同源类中药材的需求或将迎来显著增长。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现代提取、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的颗粒剂,具有剂量准确、服用方便、易于保存等优点。长期以来,因其标准化程度高、便于质量控制,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然而,由于价格相对较高且未普遍纳入医保报销,其普及速度受到一定制约。此次将其纳入医保目录,意味着患者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大大降低了用药成本,提升了可及性。

这一政策调整直接利好中药生产企业,尤其是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体系的企业将率先受益。与此同时,上游中药材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那些既可用于制药又可用于食品的“药食同源”类中药材,需求增长潜力尤为突出。

所谓“药食同源”,是指某些中药材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如枸杞、黄芪、党参、当归、山药、茯苓、甘草等。这类药材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功能性食品、代茶饮、滋补汤料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和养生热潮兴起,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而中药配方颗粒进入医保后,将进一步带动这些药材的临床使用量,形成“医疗+保健”双轮驱动的需求格局。

以黄芪为例,作为补气固表的常用药材,广泛用于治疗慢性疲劳、免疫力低下等病症。在配方颗粒中,黄芪是高频配伍成分之一。随着更多患者通过医保渠道使用含黄芪的配方颗粒,其采购量将明显上升。同时,黄芪也是常见的煲汤食材和养生茶饮原料,市场需求本就旺盛。医疗端的放量将进一步刺激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推动产地规范化建设。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党参、当归等品种上。党参常用于补中益气,是许多复方颗粒的重要组成;当归则被誉为“妇科人参”,在调经养血类配方中不可或缺。这些药材原本就在药膳、月子餐、滋补品中广泛应用,如今叠加医保带来的临床增量,未来几年内需求增速有望超过10%甚至更高。

此外,政策导向也在加速药食同源中药材的产业化进程。国家卫健委已陆续发布多批《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明确允许部分中药材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这为相关企业开发功能性食品、特医食品提供了法律依据。结合中药配方颗粒入医保所带来的消费信心提升,消费者对中药材的认知正从“治病”向“防病+养生”转变,从而拓宽了市场需求边界。

值得注意的是,需求增长的同时也带来挑战。中药材的质量安全、道地属性、可持续供应等问题亟需加强监管。部分热门药材若出现盲目扩种或掺杂使假现象,可能影响疗效并损害行业信誉。因此,建立从田间到终端的全过程追溯体系,推动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建设,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从长远看,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不仅是医保政策的优化,更是中医药服务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它打破了传统中药使用场景的局限,使中医药更便捷地融入慢病管理、康复调理、治未病等现代医疗环节。而药食同源中药材作为连接医疗与日常健康的桥梁,将在这一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综上所述,中药配方颗粒进入医保将有效激发临床用药需求,进而传导至上游中药材市场,特别是药食同源类品种将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相关中药材的整体市场需求增幅可达15%-25%,部分地区特色品种甚至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面对这一趋势,产业链各方应协同发力,既要把握市场机遇,也要坚守品质底线,推动中医药真正实现传承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