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纲要》加持!药食中药材全产业链补贴怎么领?
2025-10-2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健康产业的高度重视,中医药振兴发展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23年发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及《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研发全链条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药食同源中药材产业体系。在此背景下,一系列针对药食中药材全产业链的财政补贴政策陆续出台,为相关企业、合作社及农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所谓“药食同源”,是指某些中药材既可入药,也可作为食品原料使用,如枸杞、黄芪、山药、茯苓、当归等。这类产品兼具保健与治疗功能,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而“全产业链补贴”则是指从种质资源保护、规范化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到品牌营销、市场推广等环节,政府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

那么,这些补贴究竟如何领取?具体路径有哪些?

首先,在种植环节,国家鼓励建设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符合条件的企业或农业合作社可申请“中药材良种繁育与生态种植补助”。该类补贴通常由农业农村部门主导,重点支持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建设。申报主体需具备土地流转合同、种植规划方案、技术合作单位证明等材料,并通过省级农业主管部门评审。部分地区还实行“以奖代补”机制,对达到一定规模且通过验收的基地给予每亩500—2000元不等的补助。

其次,在初加工与仓储环节,国家支持建设产地初加工中心和现代化仓储物流体系。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相关专项政策,企业在产地建设烘干、清洗、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可申请“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补助”,补贴比例一般为总投资的30%左右,最高可达100万元。此外,纳入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的仓储项目,还可获得商务部门的专项资金支持。

第三,在精深加工与产品研发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龙头企业可重点关注“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和“现代中药产业化项目”。此类补贴由科技部、工信部及地方经信部门联合组织实施,重点支持药食同源产品的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开发。申报单位需提交研发计划、知识产权证明、中试数据等材料,通过专家评审后可获得数百万元的无偿资助或低息贷款贴息。例如,某企业开发黄芪复合保健饮品并取得蓝帽子认证,成功获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80万元。

第四,在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方面,地方政府普遍设立“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基金”。对于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绿色食品、有机认证或中华老字号等资质的药食产品,可享受一次性奖励或年度运营补贴。同时,参与国家级展会、跨境电商平台推广的企业,还可申领“市场开拓补贴”,报销展位费、物流费的5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自《“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实施以来,多个省份已建立“药食同源产业扶持清单”,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例如,甘肃省对当归、党参等道地药材全产业链项目实行“全链条奖补”,单个项目最高支持额度达1500万元;云南省则推出“云药贷”金融产品,对符合条件的中药材企业给予贴息贷款,财政贴息率可达3%。

要顺利申领上述补贴,关键在于提前规划、合规申报、注重绩效。建议相关主体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密切关注省、市、县三级政府官网及农业农村、工信、科技等部门发布的项目申报通知;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提升技术含量和项目可行性;三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项目台账,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可查;四是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质量认证,增强项目竞争力。

此外,国家正在推进“数字中医药”建设,鼓励利用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实现中药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溯源。具备数字化管理能力的企业在申报项目时将更具优势。

总之,在《发展纲要》的强力加持下,药食中药材全产业链正迎来政策红利期。无论是种植户、加工企业还是科研机构,都应主动对接政策资源,用好用足各项补贴措施,推动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小药材”撬动“大产业”,让中医药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