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庭院种药富民 浙杭白菊让乡村“小种植”成“大增收”
2025-10-17

在浙江杭州的广袤乡野间,一株株白菊正悄然绽放,不仅点缀了农家小院的风景,更成为撬动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支点。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市场需求持续攀升,杭白菊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地理标识优势,逐渐从传统的庭院观赏植物转变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黄金作物”。这种“小种植”模式,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着乡村振兴的“大增收”。

杭白菊,又称“胎菊”,主产于浙江桐乡一带,素有“中国菊乡”之称。其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降压的功效,是中医常用药材之一,也广泛应用于养生茶饮与保健品中。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悠久的种植历史,杭白菊品质上乘,早在明清时期便已作为贡品进献朝廷。如今,这一传统名产正借助现代产业思维焕发新生。

过去,杭白菊多为零星种植,农户仅在房前屋后的小块土地或庭院角落栽培,产量有限,销售渠道狭窄,经济效益并不显著。然而,随着中药材市场对高品质道地药材的需求日益旺盛,当地政府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开始引导农户将庭院“边角经济”转化为特色农业增长点。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供种、技术指导、保底收购,杭白菊的种植逐步走向标准化、规模化。

在桐乡洲泉镇的一户农家小院里,65岁的王大爷正忙着采摘刚刚盛开的杭白菊。他告诉记者:“以前种点菊花只是自己泡茶喝,现在不一样了,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采下来的花有人上门收,价格还稳定。”去年,他家院子里不到半亩地的杭白菊,卖出了近八千元,相当于过去一年种两季水稻的收入。像王大爷这样的农户,在当地已不在少数。

为了让“小庭院”释放“大效益”,地方政府还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动杭白菊深加工产业链延伸。除了传统的干菊销售,企业开发出菊花茶、菊花精油、菊花面膜等系列产品,提升附加值。同时,借助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杭白菊走出深巷,销往全国乃至海外市场。据统计,2023年桐乡杭白菊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40%,部分品牌单品月销量突破十万件。

更令人欣喜的是,杭白菊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兴起。每到秋季花开时节,成片的白色花海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打卡。一些村庄顺势推出“赏菊采菊”体验项目,配套农家乐、民宿和文创产品,形成“农业+文旅”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村民不仅靠卖花增收,还能通过服务接待获得额外收益,真正实现了“一产三产联动”。

科技赋能也为杭白菊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推广绿色防控、节水灌溉和有机种植技术,确保药材品质安全可控。部分基地已引入物联网系统,实现光照、湿度、土壤养分的实时监测,精准管理每一株菊花的生长周期。与此同时,杭白菊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消费者认可度逐年提高。

当然,产业发展也面临挑战。比如部分农户缺乏长期规划,存在盲目扩种风险;加工环节仍以初级为主,精深加工能力有待加强;品牌同质化现象初现,需进一步差异化竞争。对此,业内建议应加强政策引导,完善质量追溯体系,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联盟,推动杭白菊从“土特产”向“高端中药材品牌”跃升。

庭院虽小,却能孕育希望;一朵白菊,亦可承载致富梦想。杭白菊的种植故事,正是中国万千乡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缩影。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一定要追求“高大上”的项目,有时只需立足本地资源,深耕细作,就能让“小种植”结出“大增收”的果实。

未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医药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杭白菊这朵“致富花”,必将在新时代的田野上开得更加灿烂,为更多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美丽乡村增添一抹持久芬芳。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