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药食同源”理念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成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浙江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一种历史悠久、品质卓越的道地药材——浙白术,正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与经济潜力,悄然撬动着乡村产业振兴的支点,为实现“产业兴旺”与“民生改善”的双重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浙白术,作为传统中药材“浙八味”之一,主产于浙江磐安、新昌、东阳等地,素有“北参南术”之称。其性温味甘,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及养生保健领域。更为重要的是,浙白术兼具“药”与“食”的双重属性,符合“药食同源”的现代健康理念,既可入药治病,也可用于煲汤、泡茶等日常食疗,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这一特性,使其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产业层面,浙白术的规模化种植已成为多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以磐安县为例,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中药材种植传统,将浙白术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培育,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起从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到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体系。政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提供技术指导与资金补贴,鼓励农户参与种植;企业则负责统一收购、加工与销售,有效解决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据统计,目前磐安全县浙白术种植面积已超万亩,年产值突破数亿元,带动数千户农民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科技赋能成为提升浙白术产业附加值的关键。当地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良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规范化种植等关键技术攻关,显著提高了药材的产量与品质。部分企业还开发出白术饮片、白术茶、白术糕点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更有电商平台与直播带货的兴起,让“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优质白术走向全国乃至海外市场,真正实现了“小药材”撬动“大市场”。
在民生改善方面,浙白术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地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尤其为留守妇女、低收入群体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许多原本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因家乡产业发展而选择回流,投身中药材种植或电商运营,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也缓解了农村空心化问题。此外,随着产业收益反哺乡村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善,道路硬化、水利设施、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显著提升。
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浙白术产业的兴起重塑了乡村的价值认同。过去被视为“土特产”的中药材,如今成为地方文化名片和致富引擎,增强了村民对本土资源的信心与自豪感。一些村庄开始挖掘白术的历史渊源与民间故事,打造中医药文化体验园、研学基地,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这种由产业带动文化复兴的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当然,浙白术产业的发展也面临挑战。如种质资源退化、市场价格波动、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仍需破解。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道地产区保护,推进地理标志认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同时探索建立价格保险机制,稳定农户收益预期;并深化“药食同源”产品的研发与宣传,提升公众认知度与消费意愿。
总而言之,浙白术作为“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正在浙江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书写着产业振兴与民生改善的生动篇章。它不仅是一味药材,更是一把打开乡村共富之门的钥匙。当传统智慧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当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便在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白术田间徐徐展开。未来,随着政策支持的持续加码与市场认知的不断深化,浙白术必将释放更大潜能,为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浙江样本”。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