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紧扣中央一号文件 林下套种药材 云茯苓促乡村振兴“生态”“经济”双赢
2025-10-17

近年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各地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其中,“林下套种药材”作为一种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收的新型农业模式,正在多地蓬勃兴起。特别是在南方林区,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种植云茯苓,不仅有效提升了林地综合效益,更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格局。

云茯苓,又称“云苓”,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等功效,在中医药市场中需求稳定且逐年上升。传统茯苓多依赖松木栽培,对森林资源消耗较大。而现代林下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使茯苓能够在不破坏原有林木结构的前提下,利用林下阴凉湿润的自然环境进行仿野生栽培,极大降低了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尤其是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松林、杉木林中,林农通过科学规划,在林间空隙套种云茯苓,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避免了大规模砍伐,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这一模式的兴起,正是紧扣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发展林下经济”“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明确要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林下经济、林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这为林下药材种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地方政府顺势而为,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从菌种供应、技术培训到品牌打造、市场对接,形成全链条服务体系。例如,云南部分县市设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规范种植、科学管理,并引入企业合作,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产品有销路、农民有收益。

更为重要的是,林下套种云茯苓不仅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往,许多山区林地因地形复杂、耕作不便而长期闲置,林农收入来源单一。如今,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原本“沉睡”的林地资源被唤醒,成为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一位来自云南普洱的林农表示:“以前林子只能看不能用,现在种上茯苓,每亩年收入能增加三四千元,还不影响树木生长,真是一举两得。”这种“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模式,极大增强了农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形成了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云茯苓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延伸。从菌种培育、种植管理到采收加工、包装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了就业机会。一些乡村开始建设小型加工厂,将鲜茯苓加工成茯苓片、茯苓粉或提取物,提升附加值。电商平台的接入更让“深山好物”走出大山,远销全国。部分地方还结合康养旅游,打造“林药观光+体验采摘”的农旅融合项目,进一步拓宽了增收路径。

从生态角度看,林下种植云茯苓有助于改善林地微环境,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传统农业相比,其化肥农药使用量极低,几乎实现零污染生产,符合绿色农业发展方向。长期监测数据显示,实施林下种植的区域,林木生长状况良好,病虫害发生率反而有所下降,生态效益显著。

当然,林下药材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破解一些瓶颈问题。如部分地区存在菌种退化、技术标准不统一、市场信息不对称等挑战。对此,应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推动产学研合作,培育优质高产菌种;完善质量追溯体系,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同时强化政策引导,防止盲目扩张和资源过度开发,确保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紧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发展林下套种药材,尤其是推广云茯苓生态种植模式,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条务实路径。它不仅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更在广袤乡村播下了绿色发展的种子。未来,随着政策持续加力、技术不断进步、市场日益成熟,林下经济必将释放更大潜能,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18601987707 CONTACT US

公司: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平南社区龙岗路19号东森商业大厦(东嘉国际)5055A16

Q Q:76675061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5447183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01987707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