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浙江的广袤乡村,一株株郁金正悄然改变着村庄的命运。这种看似普通的中药材,不仅承载着千年的药用价值,更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复兴与“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浙产道地药材——浙郁金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而庭院种药这一传统模式的创新回归,正在激活一个个沉寂已久的乡村“微产业”,为共同富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浙郁金,作为浙江特有的道地药材之一,主产于温州、丽水等地,具有活血化瘀、行气解郁的功效,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规模化程度低、市场认知不足,许多农户对种植郁金持观望态度,土地闲置、劳动力外流成为不少山村的常态。直到近年来,地方政府联合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推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才真正让这味“冷门”药材热了起来。
在温州市泰顺县的一个小山村,村民林大伯家的前院如今已变成一片郁金田。每到春耕时节,他都会亲手将一粒粒郁金种块埋入土中,到了秋末冬初,金黄的根茎被挖出、晾晒、打包,送往合作的中药饮片厂。“以前院子里种点菜,卖不了几个钱。现在种郁金,一亩地能赚七八千元,还不耽误平时打零工。”林大伯笑着说。像他这样利用房前屋后零散土地种植郁金的农户,在当地已有数百户。
这种“庭院经济+中药材”的模式,正是当前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亮点所在。它不占用基本农田,不需大规模流转土地,却能有效盘活闲置资源,尤其适合山地多、耕地少的浙南山区。更重要的是,郁金生长周期短、管理相对简单、抗风险能力强,非常适合小农户参与。政府通过提供种苗补贴、技术培训和保底收购等政策支持,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种植门槛。
与此同时,产业链的延伸也在不断深化。一些村镇开始建设小型初加工车间,对采收的郁金进行清洗、切片、烘干处理,提升附加值。更有企业开发出以郁金为主要成分的功能性茶饮、香囊、精油等衍生产品,借助电商平台销往全国。一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告诉记者:“我们把‘浙郁金’包装成‘养生伴手礼’,结合乡村旅游推广,很受城市消费者欢迎。”
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庭院种药不仅带来了收入增长,也唤醒了村庄的活力。曾经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开始回流,有的做起了电商运营,有的投身技术服务;村集体则通过统一种植规划和品牌打造,增强了组织力和凝聚力。在丽水某村,村委会牵头成立了中药材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对接市场,还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定期指导,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浙郁金的生态价值也不容忽视。作为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郁金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适合在坡地种植,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同时,其花期较长,紫色小花成片开放时颇具观赏性,为发展“药旅融合”提供了可能。一些地方已尝试将郁金种植与田园观光、研学体验相结合,打造“中药材主题村落”,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当然,要让这一“微产业”持续释放“大能量”,还需破解一些瓶颈。比如,部分农户仍缺乏标准化种植意识,影响药材品质;品牌影响力有限,高端市场开拓不足;深加工能力薄弱,产业链条有待延长。对此,专家建议应加强道地产区认证,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同时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攻关,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城乡居民健康消费理念的升级,像浙郁金这样的特色中药材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以庭院为起点的小规模种植,正以其灵活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株郁金,牵动一方百姓。当药香飘满农家小院,当希望扎根乡土大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业的复苏,更是乡村生命力的重新焕发。在这片孕育传统的土地上,古老的中药材正书写着新时代的共富篇章。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