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在中药材产业领域,以“数智化”为引擎、以政策支持为护航的发展模式正逐步显现其独特优势。云南作为我国中药材资源大省,依托三七等道地药材的独特优势,正积极探索“科技+产业”双轮驱动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其中,“云三七”项目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与智能化生产管理,不仅提升了中药材产业链的整体效率,更成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政策引领是推动数智药产发展的关键保障。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进程,推动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云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制定《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溯源体系建设和数字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云三七”项目应运而生,整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多方资源,构建起覆盖种植、加工、交易、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中药材产业生态体系。
“云三七”的核心在于“数智融合”。该项目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了集“智慧种植—质量追溯—在线交易—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在种植端,通过部署土壤传感器、气象监测设备和无人机巡田系统,实现对三七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控与智能调控,显著提升了药材品质稳定性。同时,平台建立标准化种植模型,向农户推送精准农事建议,有效降低因病害或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据统计,接入“云三七”系统的种植户平均亩产提升18%,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25%,真正实现了绿色高效生产。
在加工与流通环节,“云三七”构建了全流程可追溯体系。每一株三七从采挖、清洗、烘干到入库,其关键节点信息均被记录在区块链上,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全程透明。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查看药材产地、种植过程、检测报告等详细信息,极大增强了市场信任度。此外,平台还打通了与电商平台、中药饮片企业、医疗机构的数据接口,实现供需精准匹配,缩短交易链条,提高流通效率。2023年,“云三七”线上交易额突破12亿元,带动超过5万农户增收,部分重点产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超30%。
更为重要的是,“云三七”不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场深层次的产业变革。它打破了传统中药材“小散乱”的发展格局,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和个体农户得以共享品牌、渠道和技术资源,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同时,项目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三七良种选育、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目前,已开发出三七皂苷提取物、日化用品、功能性食品等多个衍生产品,初步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云三七”还注重人才培育与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项目设立“数字农技培训中心”,定期组织线上线下培训,帮助农民掌握智能设备操作、电商平台运营等新技能。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脱颖而出,成为带动本地发展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平台数据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助力精准施策、动态监管,提升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展望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云三七”有望实现从“数字管理”向“智能决策”的跃升。例如,利用AI算法预测市场价格波动、优化种植结构;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开展远程农技指导;探索碳足迹核算,推动中药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这些创新将不断拓展“科技+产业”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可以预见,在政策持续护航下,以“云三七”为代表的数智药产模式,将成为破解乡村产业振兴难题的重要突破口。它不仅重塑了中药材产业的价值链,更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传统产业、产业反哺乡村发展的可持续路径。当科技之光点亮田间地头,当数据流激活沉睡资源,乡村振兴的脚步必将更加坚实有力。
Copyright © 2024-2025 采易(深圳)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